返回首钢医院首页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典型事迹

无惧死神 敬畏生命――记急诊科主任祝振忠

这是一片与死神搏斗的战场,医人临病,胜于临敌。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指示灯一闪一灭。白色的身影在急诊留观、急诊药房穿梭,所有人都忙碌着,不舍昼夜。在熙来攘往的人群里,我有幸采访了这群战士的领军人,他就是急诊科主任祝振忠。
  祝振忠,47岁,大学学历,党员,主任医师。曾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临床科主任、首钢模范共产党员、首钢劳动模范、首钢先进职工等荣誉,现任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心怀大爱 为科室发展殚精竭虑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医学科学,也是临床医学的第一窗口。它既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又与其它科室密不可分。因此,急诊工作的好坏,也可以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和文明程度。现代急诊医学作为临床独立学科,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在急、危、重病的救治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公共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祝振忠深感肩头责任之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每天清晨还不到七点半,笔者就看到他在急诊大厅穿梭往来,有时候都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他还会在急诊大厅巡视。
  创科伊始,祝主任带领护士长,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北大医院、人民医院等兄弟医院,向急诊专业的同仁取经问道。对于新入职的医护人员,他都要依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开展急救培训,严格按急诊科医务人员准入标准考核,考核通过后方才让他们上岗。8年过去了,急诊科从一个只有2张抢救床、13张留观床的一个小科室,逐步发展为一个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留观、急诊重症监护于一体的规范化科室,拥有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缝合室、石膏室以及输液区等多种功能区,固定床位和流动床位32张,各种先进的抢救仪器一应俱全。年急诊量已达到7—8万人次,抢救人次达2500,抢救成功率达到98%,承担着石景山地区的急救工作。
                         一年365天 时刻紧绷保护生命之弦
  急诊科没有固定休息日,患者的呼唤就是冲锋的号角。无论何时,只要听到急救车的铃声一响,他就会积极来到抢救床旁,亲自指挥抢救;无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他就会飞快跑到他们身边。他不但带领全科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模拟抢救演习,还经常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模拟操作培训和三基技术理论训练,极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
  还记得那是在2010年12月的一个星期六,正在开会的祝主任突然接到科里的电话:“主任,有6名集体中毒的患者,快来!”“赶快启动群体伤紧急预案,报医政处,我马上到!”待他赶到时,只见急诊大厅人头攒动,家属的哭声、患者的呻吟声此起彼伏。他率领急诊科和兄弟科室的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将危重患者送到抢救室抢救,而病情相对轻的患者送到留观室进行抢救。患者编号、检测生命体征、开化验单、送血液标本、向家属交代病情、写病历、联系住院床位等工作也有专人负责。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开始了:电动洗胃、脱离毒物、开放静脉、心电监护……医院领导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协调,大家通力合作,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抢救成功!经过5小时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转入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此时屋外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但每个人的额头上已是热气腾腾,汗水直流。但是,再苦再累也掩盖不住他们的喜悦之情,因为生命高于一切!
  “泰坦只要在大地上,就可以从大地母亲盖亚那里获得力量,从而战无不胜。可一旦离开大地,他就变得手无缚鸡之力。患者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天大地大,患者最大,失去了患者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一无是处。”祝振忠说道。
                            倾注才智 推动科研教学发展
  除了繁重的医疗工作,祝振忠还承担着科研教学任务,这没有消耗他的精力,反而激发了他求新求变的动力。他结合临床实践,把急诊医疗的系统管理、单病种的急救问题、急诊抢救的时间窗、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担任急诊科主任以来,他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刊登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医院管理》等核心期刊上的有8篇,参与编写了《现场急救及护理知识》专著。
  此外,急诊医学教研组还承担着北京市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辽宁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为了让那些还没有接触过临床的学生们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他吃透教学大纲,编写了生动形象的授课幻灯课件。他还会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制作一些技能操作录像,强化教学效果。他立足急诊医学实际,坚持“以临床应用为教学重点”这一方针,开展有急诊特色的教学工作,着眼于本科室常见但其他科室很少见的疾病,从整体讲解疾病,从病理过程分析疾病,严谨中不失幽默风趣,受到学生们一致好评。每到过节时,他都会收到学生们发来的祝福短信。“看着我的学生一步步走向成熟,我心里特高兴”。
                          虚怀若谷 打造一支学习创新型团队
  科室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他精心制定了科室内的年度教学计划,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讲座,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有时他还会抽查大家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失时机地与大家分享业内新理论、新技能。他要求全科人员始终以“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养成多翻书、多动手、多思考的习惯,踏踏实实做学问。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临床诊断标准层出不穷,医务工作者绝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扶上马、送一程”,这对年轻医护人员尤其重要,因此他鼓励年轻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开阔视野。目前大部分医生都拿到了北京市急诊急救医疗技能培训的合格证书,护士们也都参加了上级医院的急诊急救医疗培训。经过8年奋斗,急诊科现有医护人员41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9人,研究生(在职)4人,党员占22%,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朝气蓬勃的队伍。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把剑问世人,谁有不平事。祝振忠就如同医学之剑,经过近十年的锤炼,锋利无比,他与他的团队始终坚守在人道主义战线上,斩病除魔,迎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