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首钢日报】2022-7-4 与病毒正面交锋的“勇士”

浏览次数:

在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灯光通明、机器运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全副武装的检验科工作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核酸病毒标本核收——他们,是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检验勇士。

北京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以来,北大首钢医院作为石景山区最大的综合医院,承担大量户外核酸采样和核酸病毒检测工作。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的背后,是该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不惧风险、不分昼夜、不懈奋战的故事。

上机扩增检测_副本.jpg


有难不畏难

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承担着全院患者所有标本检验工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测提供准确科学的实验室依据。如今,核酸检测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必备手段和措施,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配备PCR(标准化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在这里进行。据了解,PCR实验室由试剂配制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等区域组成,具有传染病病原的检测能力,可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具备危险性,在这里工作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虽不在临床,却距离病毒最近;不直面病患,却与病毒正面交锋。为了顺利开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开展了全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流程、防护用品穿脱规范等一系列培训,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在PCR实验室安全、精准、高效开展检测。

面对紧急繁重的任务,检验科制定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倒班制度,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轮岗、排班,在保障常规化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核酸标本核收、病毒提取、扩增、检测以及报告一体流水线作业,最大程度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他们常常处理完上一批次标本,很快就投入到下一批次的工作中,第一时间把核酸检测结果反馈至上级疫情防控部门,力争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助力精准防控。

 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检验科工作人员对于每天的标本,不管检测到多晚都要全部完成;身为新冠疫情防控“侦察兵”的检验人, 在从采集而来的核酸样本中探寻病毒的“蛛丝马迹”,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份标本、每一步检验、每一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单负责。

防护服、工作帽、N95口罩、护目镜、面罩、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检测人员进入PCR实验室,要按照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全副武装地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每次核酸检测任务开始前,大家都少喝水或茶饮,也不吃过咸的食物,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和穿脱防护服的次数,这样既节省物资,也避免影响工作进度。

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对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手工操作环节较多。在PCR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做好安全防护的检验人员,把病毒核酸标本试管一个个拧开,用加样枪逐一吸样、加样,以堪比机械手的速度重复进行检验操作。样本接收、信息录入、配制试剂、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审核、信息上报,每一道工序,都要聚精会神;每一个操作环节,要求严之又严。仪器不停运转,一批工作人员忙完再换另外一批,大家以快速精准的数据为科学研判疫情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辛苦不言苦

近一段时间,随着核酸检测工作量的增加,不分昼夜、分秒必争地进行核酸检测,已成为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常态。每天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汗水浸透了层层衣服,N95口罩也在他们的面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工作量巨大。据了解,检验科除了承担石景山区社会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还要负责全院职工、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的核酸检测和环境、物表核酸检测以及常规住院手术、抢救患者的标本检测等工作,每天承接约5万人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量。

图片

“时间就是生命”,检验科工作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主任胡守奎住家所在社区的封控刚一解除,就在当天下午四点赶到科室开始工作,希望尽快替换在岗工作的同事,让他们休息一下。当天,胡守奎不仅梳理了科内的各项工作,还接替同事完成石景山区全员核酸标本的送检工作,等想起吃晚饭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他说:“我们尽快明确样本,为患者的确诊、治疗以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提供依据、争取时间;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尽力,这是医者的本分、也是责任。” 

53岁的检验科副主任郑凤芝,是有着30多年临床检验的检验专家。她以院为家,带领检验科工作人员坚守一线,连续工作25天;检验科休息室的一个简易床,是她这二十多天休息的地方。石景山区全员核酸普筛时,为确保PCR实验室工作质量控制,上级疫情防控部门多次下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室间质评样本,其中有几个标本检测的CT值(循环数阈值)曲线判断具备一定难度,即无法立刻判定其性质。郑凤芝认真翻看扩增曲线、详细观察曲线变化,凭借自己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精准判定该指控标本的阴、阳性,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测评中,获得满分的好成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非常关键,我们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疫情不退、检验人不退!”郑凤芝说。

45岁的共产党员、检验科工作人员杨海鹏家住丰台区,因疫情管控,他家附近的公交车和地铁在封管控期内通过不停车。有着20年党龄的杨海鹏知道科里人员紧缺,为了填补科里的岗位空缺,他徒步数公里走到丰台和石景山交界处,骑行共享单车赶到医院。他用这种方式坚持了一个多月,杨海鹏的想法很朴实:“希望尽快为实现社会面‘清零’,做出自己的努力。”

28岁的检验科科研岗位工作人员张可,是怀孕38周的准妈妈。即将临产的她,虽然无法穿上连体防护服从事样本检测工作,但她主动请战,承担起报告审核和数据录入工作。每天审核上万份报告单,张可表示,科室里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都是舍小家顾大家,没有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人打退堂鼓。她说:“年轻人不怕吃苦,多历练、多积累经验,才能增长才干。”


奉献显担当

由于工作强度大,对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来说,最辛苦的除了忍受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还有就是每天成千上万次使用加样枪而导致的拇指关节腱鞘炎。

PCR实验室内,他们戴着厚厚的防护手套,每次消毒后,要用湿滑的左手单手拧开核酸采集管,右手单手持加样枪提取病毒保存液;通过不断拧管、提取,加样到试剂盒中。一个核酸标本提取试剂盒有96个小孔:横排12个、竖列8个,每一个孔位对应一管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管。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提取病毒保存液时,要把每一管中的保存液按一定体积加入到对应孔位中,注意力需高度集中。一天工作下来,左手虽然戴着手套,但大家的大拇指指肚还是磨出了血泡和血痂;右手反复按压加样枪,则出现了严重的腱鞘炎症状。但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检验结果,他们在双手涂点药水、贴上创可贴,简单处理之后继续工作。“解放双手,再踏实地睡一个好觉”,是每个人的小心愿;而大家的共同目标,则是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只有国家安全、人民健康了,我们才能安享幸福的日子!” 

核对核酸标本、提取病毒保存液、审核结果报告……按时、按质、按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背后,是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检验人服从大局,默默坚守在生物实验室内,与新冠病毒一次次“近身博弈”,堪称“幕后英雄”。从4月底截止目前,近两个月内,北大首钢医院检验科承担石景山区级和首钢医院院级标本,总计达到 150余万人次,及时完成了报告的审核和 “北京市健康宝”数据的上传工作。

一双双满是勒痕和伤痛的手,一件件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一个个忙碌的背影,承载着北大首钢医院检验人在岗位上的奉献与担当,在疫情面前的坚守与责任。这些在特殊战场上挥洒汗水、直面病毒的“大白”,值得信赖!

文:首钢新闻中心 吴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