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之间见真情——记门诊输液室(2012.7.6)

科室信息 2012-07-06

  输液是门诊病人就医诊疗的重要环节,输液室也是最繁忙的科室。作为医院窗口单位之一,输液室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直接反映医院的形象,随着时代发展,病人就医需求越来越高,这对输液室全体护士的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输液室秉承“以高质量的服务为病人解忧,病人快乐我快乐”的宗旨,将单一输液治疗升级为集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默默地践行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早晨8点,刚踏入门诊输液室大门,笔者就看到这样一幅的景象:咳嗽声、讲话声此起彼伏,四个输液室已经坐满了病人,抽血化验的患者已经排成长队。这里大多是古城、金顶街、苹果园、老山社区的老病号,他们在夏天有赶早的习惯,若按8点开诊,病人等候时间会较长。因此,每逢夏季高温,为了适应患者的习惯,输液室打破排班制度,提前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到岗。
  早8点到中午11点是输液的高峰时间,输液室的护士们顾不上喝一口水,打针、抽血、输液、换液、拔针、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变化及时做好处理。操作时,她们会一边耐心地为病人解释,一边细致轻柔地操作。笔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一个护士对每个病人讲上十句话,一天差不多就要讲上千句话,而且输液室相互聊天的嘈杂声,护士们始终微笑面对患者,说话时不但要轻柔可人,还要保持清晰悦耳足够让患者听得见。这样一天下来,护士们口干舌燥,嗓子沙哑,回到家只想早早休息,有的连饭都不想吃。
  为了方便患者储存药品,输液室特设一间储药室,50余箱药品和耗材堆积如山,几乎与天花板齐平。据护士长艾成娅介绍,这只是10天的用量。最多的时候一天的输液总数将近200人次,平均每名护士要负责100多名患者。每输一袋250毫升的液,涉及的药物多达五、六种,每配一袋液就要花上半分钟,如果遇上复杂的处方药则需要配5分钟。为了不影响病人输液,大家的休息时间也随之缩减、缩减、再缩减;动作快点、快点、再快点,有时连午饭都吃不上。护士张学惠年近五旬,因劳累过度患上了智齿冠周炎,但她仍坚持带病上班,一边为病人输液,一边再利用休息时间为自己输点液。刚当上妈妈的护士邓蕊将孩子托付给姥姥,与姐妹们共同奋战。虽然十分疲惫,但她们没有抱怨,大家心中惦记的始终是病人的安康。
  “感动服务是一种理念,应渗透到为病人服务的每个细节中去,病人想到的,我们要做好;病人没想到的,我们要替他们想到;病人认为我们做得很好的,我们要做得更好。”这是输液室提高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操作过程中,护士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有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血管非常细,不易发现;有的则弯曲如虬枝,脆如纸片。静脉穿刺时,病人及家属齐刷刷地盯着护士的手,稍有不慎就给患者增加痛苦和不顺,无形中给护士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护士长艾成娅没有畏难,带领大家自寻不足,自增压力,强化“三查七对”,苦练基本功,更新护理知识,创新思路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努力做到“一针见血”。在她的带领下,全科穿刺成功率在99%以上。另一方面,输液室护士们不失时机地对病人及家属加强与沟通。穿刺时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如:“大妈,我马上要为您进行输液了,穿刺时可能有点痛,请您配合。”“请不要紧张,我会动作很轻,希望您能配合我,好吗?”护士们每天要接待疾病各异、轻重不一、患病时间长短不同、对病情和健康方面有各种需求的不同患者,所以要掌握内、外、妇、儿等多科健康方面的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有主动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一天,护士长艾成娅发现刚拔完液的一位病人用右手按压左手的针孔处时显得非常吃力。她连忙上前帮忙,谁想这位老大哥说道:“不碍事,你们也挺辛苦的,你忙你们的。”刚一触及他的右手,艾成娅就觉得一阵凉,原来老大哥的右臂装了义肢,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他并没有求助护士。艾成娅心领神会,每次见老大哥来输液她都叮嘱护士们暗中多关照他。一来二去,老大哥便和护士们渐渐熟悉起来并成了好朋友。
  夏日炎炎,输液室的病人经常会小憩片刻或是闭目养神,护士长艾成娅巡视时发现一位老人双目紧闭,似乎比周围的人睡得更沉,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连忙过去呼唤患者的名字,观察呼吸,非常微弱。她随即通知急诊科展开抢救,后得知老人系脑梗塞发作,幸亏发现及时,老人得以转危为安。
  这样的故事在输液室经常上演着,人们带着对疾病的恐慌和担忧而来,又带着重获健康的喜悦和对生命的自信而离开。输液室的全体护士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为患者筑起了一道爱的港湾。她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她们犹如一株一株的丁香花,在医院的一角静静地释放着芳香。(文/宣教中心 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