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钢医院首页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典型事迹

“白衣”耀出金色光芒

首钢医院医政处是负责组织实施医疗管理工作的具体部门,贯穿在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大脑中枢”“总调度”……很多人这样形容医政处的工作。但在王海英心里,医政处的所有工作只有一个目的: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穿“针”引好“线”

医政管理时效性强,临时事件突发时要及时有序开展医疗协调和组织。每每在关键时刻,王海英总是用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统筹协调能力,一次又一次地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和安全。

6月6日14时,王海英办公室电话响了起来。“电闸容量不足,预计停电10分钟。”电话是从总公司相关部门打来的。

“停电10分钟,这对医院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思索片刻,王海英决定先了解医院各科室当时诊治工作所需要的用电情况。

得知最后一台手术时间是15时30分,王海英即刻联系总公司有关部门:“能不能坚持到15时30分再停电,医院所有检查、治疗和手术都需要用电。”她的话语几近祈求。

得不到肯定的回答,王海英更加焦急。

“确定不了停电时间,也不能干等。”王海英决定马上启动手术室备用发电机,通知物业启动配电设施。ICU、心外、呼吸、心内、血透、急诊室全部启动应急预案。在王海英的精心部署和安排下,截至15时20分,所有在台手术和检查全部完成。

15时30分,电闸跳闸。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停电仅仅持续了1分钟。

很多时候,王海英带领医政处人员惊心动魄地努力了几个小时,常常收获的却只有1分钟甚至还不到。但王海英不觉得失落,也许就是这1分钟的宝贵时间,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者仁厚心

统筹安排和协调医务工作是王海英医政工作的重要一项。凡是医院重大、疑难手术和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会诊、协调会,王海英都尽全力组织好,为患者生命争取最大的保障。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胸心外科接收了一位腹主动脉瘤患者。经过胸心外科专家曲波的分析,患者的肿瘤长度长、曲度大,做“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手术风险高,于是上报给医政处,提出为患者进行术前讨论协调。

得知情况后,王海英心里打起了鼓:虽然曲波是这方面专家,技术水平和医疗配合都有把握,但是医院从来没接收过类似病情严重的患者,实施手术要冒很大风险。为了查看患者病情,王海英来到病房。“您一定帮我想想办法。”听到患者操着唐山口音,她再次纠结起来。

看着患者痛苦的表情,王海英决定迅速组织心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为患者进行会诊。

面对这位将生命重托的患者,她不敢有丝毫懈怠,登门拜访了医院老专家孙立中。孙立中得知情况后,执意到现场指导。老专家的行为坚定了王海英为患者组织手术的信心。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患者顺利渡过难关,两周后痊愈出院。

危难”就是命令

在危重症病人、工伤患者的抢救中,王海英总是冲在最前线,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雨天,急救现场总能看到她从容不迫指挥调度的身影。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王海英心里清楚:这种非常规天气下人员的救治需要她下决定。这一夜,她紧绷这根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7月22日凌晨3点,王海英手机响起,“医院收到一位房屋坍塌砸伤的患者”,医院总值班室人员快速传递情况。王海英来不及思考:“先救治。”

电话挂断10分钟,王海英出现在医院急诊室。她了解到:患者由于房屋坍塌致使骨折,皮肤软组织挫伤。虽然患者的伤情不十分严重,但王海英深知这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出现的伤情。于是,在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她多次组织院内外会诊,解决患者的医疗需求。经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很快康复出院。

王海英的家距离医院一公里左右,即使这么近的距离,每当夜里被紧急召回医院时,爱人也会坚持送她,并等她处理完事情一起回家。

“这是支撑我继续前行的强大后盾。”王海英这句话说得坚定但带有些许哽咽。她说:“既然选择了,就要付出;既然选择了,就要对得起医生这个称号;既然选择了,就要用实际行动让身上的白大褂上闪耀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