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专题动态
除颤百余次 我们为生命坚守
患者住到重症监护室(ICU)的第二天早晨,主任骆勇在交班时对我们说:“昨晚给这位患者除颤一百余次,我们整整守了一夜。”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沉,就觉得患者情况非常不好。因为目前有报道表明,成功救治的患者最高除颤次数大概60余次,而高达百余次的除颤,患者已是命悬一线了,但想想正是主任带领医护团队这一夜的守护,才让患者有了生的希望,继续坚持也许就是生命重现之路。
这是一位62岁的男性,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年”收住我院心胸外科。经查,患者被明确诊断为食道下段癌,心胸外科为他做了全麻下食管癌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但就在关胸前,患者突发室颤,在行心肺复苏后转入ICU。入ICU时,患者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功能IV级,心源性休克,心肺复苏术后,贲门癌。当时急性生理评分已高达26分,死亡风险系数为70.72%。患者当时病情严重,血压持续偏低,并出现交感风暴而反复室颤,除颤高达120余次,发作最频繁时候1~2分钟一次,甚至一分钟多次,并且此后逐渐出现了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
目前国内外统计显示,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中约42%是心血管并发症,总体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死亡率为15%,心脏骤停院内死亡率为65%。因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很罕见,并且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另外,根据目前对于反复室颤患者的报道,除颤次数最多在六十余次左右,而多达百余次后仍能成功救治的情况罕有记载。作为一位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同时伴多脏器功能不全和器官功能障碍,其生存希望更是渺茫。
当然,对于这样一位高死亡率的危重患者,在治疗上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像交感风暴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控制,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拒绝主动脉球囊反搏情况下行有创操作等。这种情况下,如何用B-受体阻滞剂抗交感风暴,如何精准的监测血流动力学,做到微量精细地调整血流动力学以维护其稳定、多脏器功能支持及对脏器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等,都成为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道难题,需要大家付出大量的努力和艰苦的工作。
为了这一线生的希望,这一夜骆勇主任仍然没有回家,继续带领着医护团队整夜守护着患者床边,及时除颤复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定时地通过调整β受体阻滞剂来抗交感风暴。为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大家克服各种困难避免有创操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精确监测,精确地调整各种正负性肌力药物、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另外,团队从循环、肾脏、肝脏、呼吸、中枢、消化道、营养代谢等方面对患者脏器功能进行支持维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的脏器功能。
除了脏器支持,我们还要面对继之而来的感染。医护团队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加强护理预防,有效控制并预防了严重感染的发生。正是团队这种全时段,全方位,全身心的精心守护,患者发生室颤时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电复律和复苏,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了有效保证。
在入科后第5天,让大家异常欣慰的是患者的症状逐渐出现好转的迹象,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第7天,我们送他转回了心胸外科。经心胸外科后续治疗最终康复出院,至今未见明显后遗症。
七天的时间瞬间而过,我们更多的体会就是守护。正是每一个ICU人坚守,才得以让生命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