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态
战“疫”中的影像记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澳大利亚的山火、非洲的蝗虫到人人自危的新型冠状病毒,不可预知的波折总在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和团结。从疫情爆发至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影像科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为公众、为医院尽着自己的责任,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个个真实、平凡的抗疫故事,力量虽然有限,但聚少成多终会成为涤荡疫情的大江大河。
剃头明志 逆行而上的出征者
辛苦了一年,2020年的春节终于可以回家好好陪陪父母了。今年我打算自驾回家过年,但大年初一一早还没等起床就接到了主任张滨的电话。电话中主任的声音好像有些焦急,有些严肃。“冬冬,回老家了吗?”主任问我。“没有呢,一会儿我们就出发。“没走就先不要走了,医院接到上级指示,新冠疫情严重,我们要随时准备战斗了。”听到这里我一下就精神起来,因为年前我就一直在关注着疫情的新闻,似乎早想到了这个可能。放下电话后整理了一下思路,我立刻给家里的父母拨通电话。电话里我告诉父母医院临时要加班,不能回家了,父亲没有多问,只是嘱咐我好好工作,照顾好身体,照顾好家里,等有时间了再回来。老父亲没有什么爱好,每天就是喜欢看各种官方平台的新闻,所以现在的疫情我相信他是一清二楚的,父亲这么平静的回复我,想必是不想让我担心。放下电话,我直奔卫生间,照照镜子,突然看到了一旁给孩子用的理发器……等我从卫生间出来,闺女笑得前仰后合:“爸爸成了和尚!”对,为了战“疫”,我理了光头。也就是在这一刻,我已把自己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疫情就是命令,就是战争打响的号角,而我这时就是一名“战士”,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影像科技师 孟冬冬)
执甲坚守 书写战疫的守护者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我们影像科技术人员的穿戴更加复杂,防护服、护目镜、手套一个都不能少。这一身就是我们的铠甲,可这身铠甲实在不舒服,闷热还不透气。本着节约的原则,我们一旦穿上这身防护服就不会轻易脱下,于是这一穿往往就是五六个小时,因此,不喝水不上厕所成了常态。在检查的高峰期,影像技师的压力的确增大不少,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为了尽快出影像结果,加快流程,每一位影像技师都进入了迎战的状态,大家的午餐时间常常是一推再推,但却无人抱怨,也没有人因为午休时间到了就推迟为患者的检查,只要有患者来就继续为患者完成检查。无论是脸上被护目镜压下的痕迹,还是因为反复洗手留下的泛红和干涩,这都是疫情时期给医务人员留下的特殊印记。虽然平日里我们默默无闻,但当疫情肆虐、人民需要时,做为影像人必当燃起热血,用无畏、担当、专业和严谨坚定的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赢取抗击疫情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影像科技师史也)
俯下身躯 医患真情的谱写者
疫情期间,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做好检查、消毒和防护工作,可最严密的防护也会遇到特殊的情况。一位患脑血栓的中年男性患者,由爱人和女儿推着来发热门诊做检查。本来我考虑让患者坐在轮椅上拍前后位,但是轮椅一些防护正好遮挡住患者拍摄部位,只好让患者移到专用的椅子上。可是患者身材较胖,母女两人合力也无法把他扶上椅子。看着患者难受的样子,以及后面等候的患者,我说我来吧,母女两人帮忙扶一下胳膊就行。最初母女两人非常犹豫,说患者发热,病情未定,万一传染给我怎么办。我说自己已做好了充足的防护,不会被传染的,母女两人思虑再三同意了我的建议。于是我低头弯腰,抱着患者慢慢移动。由于天气凉,患者有些咳嗽,不停地穿着粗气。母女两人左右扶着患者胳膊,我终于成功将患者从轮椅上移到专用座椅上。看着患者和家属感激的表情,我终身难忘,医者父母心,我们的防护服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医患间的爱和信任。(影像科技师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