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态

“医”起抗疫 当好隔离点“守护者”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勇于担当、冲锋向前,毅然选择了“逆行”,默默地坚守在隔离点,夜以继日的坚守岗位,为守护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编者按

QQ图片20221130111637_副本.jpg

10月7日早晨8时,我收到医院通知:赵大夫,明天早晨立刻到台湖C5隔离点报到。因为早有准备,第二天清晨我就和队员们出发了。

台湖C5隔离点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自2022年8月6日起由石景山区负责管理国外入境人员的隔离工作。区卫健委从各医院抽调医护人员组成二十人左右的医疗队,原则上每个月轮换一次。我们是第三批,作为医疗团队负责人,我带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1名、平均年龄31岁的队员参与此次任务。我与前任队长做了详细的工作交接,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初到台湖,感觉就一个字:静。街道很宽阔,很少能看到人和车,如果仅仅是路过,肯定会以为这里是新建的还未使用的楼宇,其实这貌似静默的楼宇里有着另一番热火朝天的场面,一群年轻的大白从深夜熬到白昼,从白昼忙到深夜,为打赢这场战疫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普通科室的医生,来到隔离点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入境人员的各种政策和防疫规定,熟悉入住流程、就医流程、阳性病人转运流程、解离流程、急救流程和火灾等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我们必须在前一批客人解离后,楼宇消杀的48小时内,迅速捋顺所有的流程,明确红区、绿区医护人员的架构和每个医护的职责,明确保安、保洁、运维、消杀人员的构成,制定穿脱防护服规范流程,人、物、环境核酸规范采集流程,垃圾结扎和清运、消杀等规范,同时还要对所有医护和红区内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这些琐碎的工作看似简单,但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大家都一件一件的认真落实。

刚刚争分夺秒地完成准备工作,第一批旅客就陆续抵达了隔离点。虽然已经做好准备,但我发现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接收旅客采集信息不完整、效率低、速度比较慢。我们立刻分析每一个环节,明确症结所在:很多国外回来的旅客是没有中国的手机号和流量的,甚至语言都不相通,交流上存在很大障碍,在采集信息的时候只能被动的等待,造成了人员的流滞,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于是我们把工作前置,提醒旅客在等待的过程中使用热点、WIFI等提前填写信息,缩短等待时间,同时解决了正确连接信息采集器IDA的问题,每一个医护都能熟练地录入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

大家猜猜我们接待了多少个国家的旅客?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籍、塞舌尔籍、希腊籍、俄罗斯、以色列、比利时、博茨瓦纳, 奥地利、匈牙利、新西兰、瑞士、叙利亚、伊朗、摩洛哥、格鲁吉亚、新加坡、奥地利、巴西、澳大利亚,整整22个国家,95名外籍人士。这么复杂的人员组成是前两批队员没有遇到的,语言障碍,成了沟通的羁绊。虽然提前准备了英语提示和交流卡片,但是面对部分听不懂英语的外籍旅客来说,现场采集信息很困难。看着疲惫、无助的旅客,我们当即决定完成最基本的信息采集后先行入住!然后连夜制作日语、英语版问卷星和纸质版信息采集表收集旅客信息。

很多旅客从机场到入住隔离点历时已经十几个小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期,而且大小行李好几个箱子,工作人员还不能帮忙搬运(避免交叉感染),在机场或者大巴车上可能连口水都没喝,折腾到深夜才入住。进入新的环境后,还有很多不适应或不习惯的地方,再加上倒时差,所以微信群像滚开的烧水壶,24小时嘟嘟嘟:房间里wifi密码是什么,能不能收快递,能不能买药,几天可以解离,手续怎么办,如何就医,孕妇不舒服怎么办、核酸结果怎么查不到……应接不暇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耐心、反反复复地回答,有的还要多方协调才能给出答案和措施。每天大脑不停地思索,精神紧绷,手脚不停,手机打到发烫,每个人仅有4个小时的睡眠。

2022年10月16日,再忙我们也没有忘记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我们临时党支部的12名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而后便迅速进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大家深夜回到宿舍顾不上休息,通过手机回看了二十大开幕式。当国歌声响起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万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牢记初心使命,踔厉奋发,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彰显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隔离点的工作纷繁复杂,突发情况也时有发生。一天,在红区队员采核酸的时候,我从对讲机里收到队员焦急的报告声:赵队,30号楼1405的尹女士在采核酸的时候晕厥了!我立即拿着对讲机现场指挥:测血压、数脉搏,评估生命体征,调取尹女士的基本信息,数分钟后尹女士苏醒过来,进一步电话询问病情,电话通知家属,安排闭环转运就医。

“赵队,1701带着三个孩子的外籍人士微信里告诉我们:胸口憋闷!”留学归国、英语交流无障碍的队员王博士,微信详细询问病情后基本排除致死性急性疾病,并给予他就医指导,电话联系其爱人解释我们的判断、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家属完全理解并对我们的处理表达了感谢。

辛勤的付出和暖心的服务也被一个个留观隔离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隔离点内的旅客积极配合工作,听从指挥,各项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了,群里有人会晒诙谐的打油诗,还有的人表达感谢:十天匆匆而过,三餐美味不必挨饿;工作人员有问必答,未来时光美丽如画。还有的人每到晚上8点会准时开直播点歌,他们为我们点的歌曲:谢谢你!

解离时间到了,看着旅客离开时上扬的眼角、愉快地挥手告别,我们也由衷地高兴。微信群里夹杂着中文、英文的感谢,还有温馨的图片,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褒奖和认可。愿疫情早日结束,每个人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