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白衣卫士保“苹”安 ——记2018年度首钢先进集体、北大首钢医院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22 11:22:40 来源: 作者:宣教中心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乘坐公交车到苹果园小区站,走不了几步就是北大首钢医院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八百平方米的小院里,紧凑排列的几簇板房像火柴盒般整齐方正。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大楼,门口甚至没有台阶、门槛,“接地气”是记者对中心的第一印象。

清风吹来,院里的杨树叶唰啦啦响,空气中飘着中草药独特的香味。对比大医院里人们的焦躁与匆忙,一走进小院,浮躁的心立刻安静下来。两三位老人背着手,悠闲地浏览宣传栏中的健康教育知识,阳光洒在他们肩上,这个画面让记者感觉“暖暖的”。老人们都是住在附近社区的居民,“过来拿点药、做做针灸,挺方便”。

整个中心由简易板房搭建而成。很多板房没有窗户,白天黑夜常年开着日光灯。中心办公室干事李春明的小办公桌上,并排放着三台电脑,分别是上外网、内网和进行数据存储、查询、统计的电脑。因为没有地方,三台黑色的大电脑在李春明面前一字排开,衬得她更显娇小。同样因为没有地方挂,医生们把患者送的锦旗只能拿回家去收藏。空间不足的限制,让中心医护人员“脑洞大开”,他们把健康教育室装上幕布式窗帘,既能当窗帘又能放幻灯片进行学术交流,一举两得。赶上雨雪天气时,带领医护人员一大早清扫完简易房前地面的积水积雪,中心主任穆琳就把自己的办公室临时腾出来给患者用,哺乳期的妈妈坐在椅子上为孩子喂奶,老人、幼儿不被雨淋不挨冻,大家非常感动。

就是这样一处通常人们印象里的“简旧小”区域,却干净整齐且充满传统文化韵味。门诊走廊和卫生间加装了无障碍扶手,水泥坡道和院内地砖重新粉饰加固,很多办公室挂着励志书法作品,绿植养在矿泉水瓶子里生机盎然;中心设置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口腔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配备了输液室、处置室、化验室、心电图B超室、西药房、草药房、挂号收费室等辅助科室;中药香则源自煎药室,为了方便患者,中心还提供代煎中草药服务……

据悉,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管辖9个居委会,服务6万多人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领导下,苹果园中心克服房屋设施简陋等“先天不足”的困难,通过社区门诊、家庭出诊、义诊、体检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落实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石景山区2018年度绩效考核中名列全区第一。2018年总诊疗人次数181637人次,免疫规划门诊安全接种18930人次;老年人体检3443人;精神残疾人体检133人;中心荣获“2018年度首钢先进集体”称号。穆琳说:“我们中心地方小,硬件设施一般,拼空间拼设备都没条件,所以格外用心,在拼服务拼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上下功夫。” 

特色诊疗,“药香”飘社区

记者在下午三四点钟到中医科诊室采访时,发现问诊的几位患者竟然排起了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患者告诉记者:“看病的人可不少,因为这儿的大夫好。”患者家属说:“煎药时的药香味,在外面公交车站都能闻得到。”中药香,有妙方。正在为患者开药方的是中医科医师张顺美,她目光温和、气质柔美,名如其人。

苹果园中心直属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是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中心与医院共享人力、物力、财力资源。30岁出头的中医科医师张顺美,正是“共享”的受益者。她师从名门,在北京市名老中医、首钢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卢世秀的指导下,于中医内科领域不断精进。近年来,借助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名中医传承项目”,不仅卢世秀、张顺美“师徒结对”,中心还引进京西地方名医李建雄坐诊;另外,随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的开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目系眼病科主任冯俊的专家团队也“落户”中心,与社区对接。目前,苹果园中心发展成为北京市“中医双模式”试点社区,“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示范工程”、“北京名中医下基层身边工程”单位。

通过名师指导与专家引进,苹果园中心中医科不仅开展中医内科、针灸按摩、中医理疗等日常诊疗服务,还新增火针技术、小儿推拿、中医康复等项目,填补了本地社区中医服务的空白,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吸引大量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一位87岁女性患者,左侧小腿起满带状疱疹,既不能站立、行走,夜间也因剧烈疼痛无法入睡。之前曾就诊于多家医疗机构,通过口服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女儿听邻居介绍,苹果园中心以针灸、放血、中药等多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非常见效,于是在今年三月份,带患者到苹果园中心中医科就诊。中医科的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给出了放血、拔罐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案。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腿上的疱疹明显好转,红肿消痛;两三次治疗后效果显著,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夜间停服止痛药也可以入睡;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患者重新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女儿亲手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中医科,赞扬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感谢理疗护士的精心服务。凭借功效显著、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服务,苹果园中心的中医药诊疗深受社区内外居民欢迎,中医科连续两年获得石景山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第一名。

人才培养,管理同“提速”

社区卫生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苹果园中心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为契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带动中心发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中心在完成日常门诊工作外,每周利用午休时间,开展“百日练兵竞赛活动”和社区常见慢性病诊疗技能、问题微课及典型案例的培训学习,参培率100%。为提高团队医护防人员协作配合能力和现场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大家以练促学,以赛促练,苦练基本功和应急处理能力。此外,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中心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采取选优、选专、选特等措施进行重点培养,重视对业务骨干的培养,先后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北京市、石景山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等进修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讲课,对全科医师、护士进行岗位培训、专题讲座等。中心选派的优秀家医团队,荣获“2018年石景山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岗位练兵竞赛三等奖”和“2018年石景山区优秀家医团队”称号;中心在“全科医生线上百日答题”活动中位列石景山区第一名,获得全国“知享呼吸”知识竞赛北京赛区优秀奖。中心护士长荣毅新刚刚荣获“2019年首都杰出护理工作者”,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此殊荣的护士长。

培训演练提水平,患者安全有保障。2018年冬天的一个中午,预防保健科儿童保健门诊已经结束,突然从中心门口传来老人焦急的哭喊声:“快救救我孙子!”她怀抱着一名不满周岁的患儿,冲进儿保门诊科室。患儿面色、口唇青紫,牙关紧咬,预防保健科当班护士李文红、医生李宝城看到这个情景,立刻到药品柜里取出应急包并对孩子采取急救措施:解衣服、测体温、侧卧放置防止呕吐误吸、迅速把压舌板放在孩子舌头上,同时刺激相关穴位。预防保健科其他医护人员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很快,孩子的惊厥状态有所缓解。其实,儿保门诊只负责为儿童接种疫苗和开展儿童健康体检;平时老人带孩子来中心接种过儿童疫苗,所以在孩子突发高热抽搐的紧急情形之下,老人脑子里首先想起来的就是这儿,于是抱起孩子就往预防保健科的儿保门诊跑。预防保健科的医护人员在电脑上通过“计划免疫客户端”,根据患儿的出生日期,查找到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并打电话通知他们,又联系120救护车送患儿转院治疗。因为救助及时,孩子恢复了健康,其家人特意带着水果来到中心表示感谢。对此,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李红说:”我们不仅帮助大家预防疾病,关键时刻更能‘救’在身边!”

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苹果园中心还不断推动着社区卫生信息化发展:建立信息化平台,从叫号系统、预约就诊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使用,整体工作有条不紊;中心医护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医嘱信息共享。目前,中心已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38000余份,正在逐渐实现与医联体上级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图等诊断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构筑“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延伸服务,送医“无边界”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国家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它是社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与社区医生签订服务,签约家庭可以在约定时段到签约医生处就诊,优先就诊、优先转诊等一系列便利就医的服务形式。苹果园中心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受到社区居民欢迎,“家门口就医”让大家倍感便捷。

三月份的一天,刚刚结束上午门诊,还没来得及吃午饭,苹果园中心全科医学科医生赵继红的手机APP“健康通”响了,是签约患者王大姐打来的电话。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王大姐,主诉头晕、恶心、心慌,赵继红简短询问病情后初步诊断为低血糖,叮嘱王大姐喝糖水,并很快赶到她家。等到赵继红登门,王大姐感觉已经好多了。测量血压、血糖后,赵继红询问发生不适诱因,原来是王大姐近日血糖控制不佳,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又没能及时用餐导致。赵继红建议王大姐复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又调整了胰岛素治疗方案,还给予其健康指导。

什么是全科医生?什么又是“健康通”?据苹果园中心全科医学科医生马凤伶介绍,全科医生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又分别兼任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等于是社区里的“保健医”。“健康通”则是一款手机APP健康管理软件,分为医生端和患者端,患者可以通过APP看到医生推送的健康教育知识、慢病管理知识,以及患者的健康档案和医生的指导内容;医生则可以看到患者的所有信息,针对患者的咨询给予回复。马凤伶说,让签约居民的个体化需求与家庭医生的服务供给形成更加精准的对接,是全科医生的职责。

在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中,苹果园中心全科医生上门巡诊16次,下社区讲座4次,开展大型义诊活动6次,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管理手册和爱心联系卡800余份;完成新签约1075余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0%,提供入户上门服务299人次;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就诊2998人;他们还配合医联体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做好预约转诊服务225人次,完成肿瘤联防联控筛查问卷3688份;在北京市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社区中医药服务等专项检查时,获得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苹果园中心不仅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还努力实现社区送医送药“无边界”。“虚拟药房”是石景山区区域药品供应链改革项目的重点工作,苹果园中心在石景山区卫健委统一部署和上级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对中心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药品供应链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和实体药房功能相同的“虚拟药房”,扩充中心实体药房的药品数量和种类。自2018年7月建立“虚拟药房”以来,中心通过它,为60名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行动不便患者,配送药品317人次。此项便利举措既方便患者,也解决了现有中心实体药房存储药品空间有限的问题。

患者认可口碑好,苹果园中心的就诊量数字充分说明“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的举措已经见到实效:在2018年“十一”假期中,接诊量最多的一天里,仅一名医生就接诊了310名患者;中心2018年全年接诊量达18万人次。中心主任穆琳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由骨干人员组成的手机微信群,群名叫“只争朝夕”。这四个字,道出了苹果园中心拼搏奋进的姿态与信心。“认真落实新医改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紧紧依靠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务人员精诚协作,努力满足患者需求,扎扎实实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细致、耐心负责的健康管理服务”,穆琳告诉记者,这始终是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方向。

苹果园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