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北京射击场馆群医疗团队率先交出完美答卷(2008.9.5)

北京射击场馆群医疗团队率先交出完美答卷(2008.9.5)

浏览次数:

  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男子射击50米步枪三姿决赛以我国健儿邱健获金完毕收枪。至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承担的北京射击场馆群奥运医疗保障任务暂告一段落。没有投诉,没有意外,有的是半生不熟的“谢谢”和许许多多的“大拇哥”,北京射击场馆群医疗团队率先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传染病防控方案“没上场”
  在射击场馆的9个比赛日里,最让赵长坡大夫担心的是出现突发传染病。他说:“针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例和疑似病例,我们都有详细的应对方案。奥运期间遇到发热、腹泻、结膜红肿、黄疸和皮疹的患者我们都要劝其到指定医院就诊,这是最困难的一步。运动员怕影响比赛,官员怕影响工作,观众则是担心错过精彩比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细致地解释,并派专门的救护车送他们到指定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有的过程在比赛开始前都演练了无数次。最后我们的未雨绸缪还是没见着雨,操练多时的方案也没能用上。也许是老天爷见我们准备得太好了,就不考验我们了吧。”赵大夫笑着说。
  用服务打动每一名客人
  医疗团队的工作并不惊天动地,所接待病人的病情比医院也要轻的多,却对每个队员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王硕大夫说:“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语言不通是最大的困难,所以首先考验的是外语能力。这里的外语并不是一般的外语,而是‘方言外语’。虽然每个大夫在进入场馆之前都进行过专门的英语培训,但是碰到一些不是英语国家的病人交流还是十分困难。场馆里配备有许多语种的语言志愿者,但他们不要求掌握医学的专业词汇,这就给我们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不便。遇到一些性急的外国患者,一旦表达不清他们就两手一摊。这个时候我们只好尽量让双方说英语并放慢语速,同时医生一遍一遍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直到病人满意为止。”
“大材小用”的急救车
  医疗站门外的急救车在比赛日期间共出车11次,接送的病人多为中暑、腹泻或者擦伤等。经急救车运送的病情最重的病人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官员。75岁的他在夜里突发上吐下泻,一个晚上水样便达10余次。但是第二天,他到医疗站就诊时只是要求开药,拒绝到指定医院进一步就诊。王硕大夫给他测量了血压,发现血压高达170/100毫米汞柱。在王大夫的反复劝说下他终于同意,急救车立即将他送到协和医院。因为病人输液要到比较晚的时间,随车的大夫和护士直到帮助患者联系完所住酒店派车到医院接病人的事宜后才离开。“说到急救车,大家想到的都是危重的病人。但是我们这急救车接送的病人与重危完全不沾边。‘大材小用’的‘小’不是说微小,而是指细致。正是细致的工作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后来,那名英国官员再碰到我,都是挑着大拇哥同我打招呼的。”王大夫骄傲地说。
侯大夫所愿终得偿
  侯郑生是射击馆医疗团队中年龄最长的医生。早在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年会成功之时,尚在日本留学的他就许下要加入奥运中去的愿望。2006年新年的前一周,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诞生,侯大夫赶在第一时间买了一套福娃给远在日本的导师寄去,并用日语写上“北京欢迎您”。侯大夫说,就是要借奥运的东风向世界宣传中国,宣传北京。他的导师收到了这份意外的新年礼物之后非常高兴,把这五个福娃挂在了办公室的最外面,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他给侯大夫回电话道谢,并表示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礼物了。2008年初,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开始挑选人员组成射击馆的医疗团队。刚开始的时候,侯大夫并没有入选。但是侯大夫加入的决心坚决,他多次向领导表示如果不能加入医疗团队,他就是请假也要去报名成为一名城市志愿者投身到奥运中去。他的决心感动了每一个人,他终于成为入驻北京射击场馆群医疗团队的一员。
  射击场馆医疗经理胡卫星说:“在组建医疗团队的半年多时间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计个人得失,怀着共同的心愿聚到这里,用高度的责任心和辛勤的劳动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比赛结束了,志愿者陆续撤出场馆,胡经理和他的医疗团队还要留下来为即将到来的残奥会服务。过去的9天比赛里,射击场内外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精彩纷呈的比赛所吸引,这就是医疗团队交出的完美答卷。(健康报记者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