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
行走在朱家角(2010.9.17)
行走在朱家角(2010.9.17)
烟花三月的江南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满眼的葱茏或浓或淡地向天边涌去,绿色中有时会嵌入几片娇粉或嫩黄,让画面更加迷人。吹面不寒杨柳风,我走进了江南水乡——朱家角。这是一座古镇,地处上海郊区——青浦。一条河穿镇而过,青石板铺就的路,像镜面一样光净,粉墙乌瓦的房舍有着江南建筑特有的风韵。镇里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建筑,与周庄、同里相比更显古朴。我向来钟情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和清幽。清晨,镇里还显得很静,河畔散植杨柳,三五株中间还有一棵桃树,乱红穿柳巷,正是清明好时光。踏着石板路沿河边踱步,空气弥漫着春的芬芳,让人感到舒爽、惬意。朱家角镇的古迹不少,园林、庙宇、古桥、老店。一园名“课植”,即“读书不忘耕种”,园子的主人是位清末绅士,建园时遍访江南园林,待园子竣工时,主人已驾鹤西游。园内辟有“稻香园”。规模虽比不上同里的退思园,但也匠心独具,值得观赏。镇里的城隍庙,颇有年代,香火还盛。庙旁有河,水面开阔,建有码头,可乘船至淀山湖。河上有座五孔相连的拱桥,据说是因庙而建,桥下一里之内只许放生鱼鳖,不许撒网捕捞,故而名为“放生桥”。桥上人来人往,很有一番热闹景象。过桥后走入一条深巷,弯弯延延,来到清末兴建的老邮局,邮局石匾上书“大清邮局,同治年间建”。门口的铸铁邮筒依然保存完好,里面还有分拣邮件的台子,似乎向今日的人们诉说着朱家角曾经有过的时尚和繁华。近午时分,我走进朱家角的“阿婆茶楼”,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品尝过茶楼的“红糖姜茶”。上海APEC会议时,各国首脑的夫人也来茶楼品茶、观景。“红糖姜茶”勾起我久远的记忆,小时候遇头痛脑热时,饮上一大杯,出一身汗,病也就好许多。走上茶楼,四周是雕花的窗门,摆放着八仙桌,四周环廊,延廊摆放的小桌可供2人落座。我就坐在窗下的廊上,喝着我的“红糖姜茶”,甜甜的带着丝丝辛辣,楼是临河而建,凭栏远眺,镇中景色尽收眼底,城隍庙香烟缭绕,终日不绝。延岸的酒肆商号,旌旗高张。放生桥上熙熙攘攘,桥下船来如织。茶楼四壁悬挂着许多匾额墨宝,有的字迹已模糊,有的色泽依旧。品茶观景时亦可赏玩字画,这也许是店家招客的一种方式吧。喝茶、赏景、观古,不知不觉已过午后,走出茶楼,来到朱家角的商业街——北大街,这里有各种特色小吃,最诱人的当属朱家角的肉粽子,喷香的粽叶裹着糯米,各种经佐料浸润过的,肥瘦相间的猪肉使粽子香气四溢。这里的粽子大小各异,有的小到一口可以吃掉。还有一种“扎肉”,是粽叶裹着一块寸方的五花肉,粽叶幽绿,猪肉的色泽红亮,味道像红烧肉,但带有粽叶香。这里还出产一种赵氏豆腐干,这种豆腐干比通常吃的白豆腐干小、薄、韧,咸鲜适口,我本不喜欢豆制品,可这种赵氏豆腐干却让我食指大动。豆腐干就着一杯春茶,则风味更加独特,是绝佳的佐茶食品。街中还有一家百年酱园,其制作的酱菜多以酒糟腌制,走进其中酒香扑鼻,什么酱瓜、腐乳都有浓浓的糟香,稍带甜味,风味独特。就这样走着看着欣赏着,不觉已到日落,带着些许疲惫,玩味着游览的收获和愉快,我踏上洒满夕阳的归途。江南古镇风韵,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将永远留在我心中。其实,旅游不一定是去大家都去的地方,有时在你所在城市周边留心转一转会另有一番收获,朱家角就是我的另一番收获。(医疗质量处 王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