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保健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保健知识

改善动脉硬化是控制老年高血压的基础(2011.5.6)

改善动脉硬化是控制老年高血压的基础(2011.5.6)

浏览次数:

重视不够  后果堪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众所周知,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理,此病应当引起广大中老年人的足够重视,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以科技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美国为例,近期的一项老年高血压病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患者一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其中一些人甚至发生了脑卒中(中风),25%的患者虽然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病,却不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只有25%的患者能够坚持用药治疗。换句话说,有75%的患者未能得到应有的防治,后果堪忧。
  究其原因,一方面说明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尤其是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老年高血压是长年累月缓慢形成的,患者多已能适应其病理状态,常常因主观症状不多或自然症状不严重而疏忽就医,以致延误早期诊治。血压持续升高,可对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造成损害。一旦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尿毒症,非死既残就在所难免了。尽管舒张压不高,仍有较高的危险性,这是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日趋老化,血管壁变硬,管腔变窄,血管弹性降低所致,常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在正常水平或升高不明显。这种以收缩压增高为主的病况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特点之一。若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下,即称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过去常认为,老年人患高血压后,若舒张压不高,对健康的危害不大。其实不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进行了多中心、大规模的长期(3-6年)诊治随访,现已得出结论: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不低于经典的高血压(即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2、接受正确治疗的患者与不正规治疗或不治疗的患者相比,前者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6%—47%,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下降20%—40%。3、高龄老年患者(如70-80岁)如能接受正确治疗,受益将比中青年患者更大。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认真治疗。


控制血压  贵在坚持


  老年高血压除了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尿毒症三大危险并发症之外,尚有三大合并症,即高血脂、糖尿病和高尿酸。它们可以一种或几种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从而使原有的高血压病情更趋复杂化,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老年人宜定期检查身体,学会自测血压,及早诊断和防治,争取在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之前就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自然就好得多。如已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宜兼顾治之。在确诊之后,应用降压药之前,以强调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并持之以恒,保持情绪乐观,戒烟限酒。如果收效不明显,应服用降压药物。
  老年人一般病情比较复杂,疗效往往会因人而异。因此,必须在医生的监护和指导下,有目的地选用和调整降压药。用药后,待症状和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即可有计划地减少用药量,一直到能以最小剂量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即维持量)。服用维持量贵在坚持,根据季节变化或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做些微量调整即可。虽然有时每天仅用药一次,每次仅1/2至1片药物,看似微不足道,但能维持血压在安全水平,有效地防治并发症,其作用不可小视。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或道听途说随意换药,否则必然会造成血压波动,轻则需要重新做起,重则可能造成意外。


保护血管  安享晚年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不高或降低,即脉压差较大。因此,选择保护血管,改善动脉硬化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长效的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于动脉硬化有逆转效应,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另外应定期评价血管状况,进行血管病变检测,判断治疗药物降压同时对血管的保护作用,这样就能控制血压,保护血管,远离致死、致残的心脑血管疾病,享受快乐健康的晚年。(血管医学科  王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