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银针”在他手中闪光(2011.7.4)
“银针”在他手中闪光(2011.7.4)—记北大首钢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赵臣来
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患者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他们慕着“神针”“赵一针”的医技和口碑而来。
患者口中的“赵一针”就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赵臣来。从医18年来,他多次被评为首钢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青年标兵、北京市优秀志愿者。面对荣誉,他从没忘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使命。小小的针灸银针在赵臣来手中闪烁着医技、医德的光芒。
初出茅庐成“神针”
1992年,赵臣来大学毕业分配到首钢医院。初出茅庐亦是雄心勃勃。白天,他随带教医生诊治患者,晚上,赵臣来对照专业书籍琢磨临床心得。恨不得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下子在临床中展现出来。能像大学读到小说《摩针》中的主角一样,一针解决患者病痛。很快,赵臣来的表现机会来了。
这天下午,带教医生出去开会,赵臣来在诊室值班。忽地,楼道里一阵高喊:“快帮我找下医生,我母亲腰疼得动不了。”
赵臣来忙走出值班室,只见一位中年妇女用轮椅推着患者快步走来,中年妇女急得直冒汗,轮椅上的患者疼痛得脸上的肌肉都扭曲了。见到穿白大褂的赵臣来,中年妇女急切地说:“医生快帮着看看。”进到值班室,中年妇女看着赵臣来一张学生脸,疑惑地问:“你是新来的吧,别的医生都不在?”轮椅上的患者也是一脸的疑问。赵臣来平静地说:“带教医生出去开会了,一会儿就回来,现在就我一个医生值班。”随即,赵臣来边询问病因边说自己对病情的判断。听赵臣来说得很有道理,患者便说:“那请你帮忙给治疗一下好吗?”
赵臣来又仔细分析病人的病情,之后他取出银针,稳住心神,认准穴位,银针刺进穴位,赵臣来不断调整手法,小心翼翼地行针。治疗5分钟后,患者竟然可以自己行走了。中年妇女眉开眼笑地说:“行啊!小伙子,腰痛了一周,5分钟你就给治好了。你这针灸技术高,真是神针啊!”
为了表示感谢,患者送来了锦旗。之后,患者又写了篇题为《神针》的文章刊发在报纸上,报道赵臣来高超的医术。从此,赵臣来“神针”的名号在同事们和患者中传开了。
18载练就名不虚传
大学时的勤奋学习和实践积累,让赵臣来抓住了机会,成就了他“神针”美誉。光鲜的背后,赵臣来清楚:此《神针》非彼神针。要想达到《摩针》中的主人翁那样,一针解决患者病痛,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此,赵臣来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地练习针灸技术。几年来,赵臣来一遍遍地针刺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穴位,反复体会着行针深浅的感觉。有时,为了印证自己手法的精确性,赵臣来还请同事帮忙再刺一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赵臣来的针灸技术日渐精进,常见病的治疗自不待言,一些偏、怪、难的杂症,赵臣来也琢磨出了诊治方法。一次,一位腿疾的患者找到他,赵臣来了解病情后说:“我要用眼针针刺给您治疗”。听到要扎眼,患者脸上的表情更显痛苦,皱紧了眉头。
赵臣来看出患者心理的矛盾,和颜悦色地说:“您别害怕,我先给自己扎一针,您看没事我再给您扎”。说完,赵臣来真的在自己眼周的穴位上扎了一针,看到赵臣来扎在自己眼上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患者同意眼针治疗。经过眼针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好转。患者说:“为了给我治病您先扎一针,真是不好意思。”看着患者病痛减轻后的愉悦,赵臣来也笑了。
针灸是一种有创伤的疗法,很多患者因畏惧针刺而放弃这种疗法。近年来,赵臣来研究并采用“一针动刺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一针见效,即减轻针刺的痛苦,又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他撰写的论文《动刺风府穴治疗腰腿痛的临床体会》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承担的科研课题“糖耐量受损的穴位干预”,取得了可喜进展。赵臣来“神针”“赵一针”的美誉在患者口中越叫越响。
医者视患者为亲人
今年43岁的赵臣来,党龄已有21年。自从在大学面对党旗入党宣誓的那一刻,他就告诫自己,要把忠诚党的事业的信念,化作“医者视患者为亲人”的具体行动。18年来,赵臣来用小小银针,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那是去年寒冬的一天,赵臣来到金顶街社区出夜诊。室外呼呼的北风吹着,飘落的雪花刮得人脸生疼。透过窗户,赵臣来远远地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向诊室走来:“我老伴得中风半身不遂,您能不能到家中给理疗?”
交谈中,赵臣来得知患者已年过八旬,儿女都不在身边。看着老人那双干瘪凹陷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恳求眼神,他痛快答应:“您先回去,8点下班后我去您家就诊。”那一个疗程,每天晚上8点下班,赵臣来都如约到老人家中治疗。经过精心调治,老人可以自己行走了,激动地老两口热泪盈眶,同时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红包”作为答谢。面对生活拮据的老人,他婉言谢绝了。
治疗完成的第三天,赵臣来刚到诊室,就看到患者的老伴儿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提着布袋,向诊室蹒跚走来。赵臣来心里一沉,迎着老人急切地问:“老爷子病情又有变化?”“没有,好着呢!”老人将布袋放在桌上,颤抖的双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布袋,布袋内是用塑料袋装的还冒着热气的饺子:“趁热吃了吧,一会儿病人多了就顾不上了。”看着老人那沧桑的脸上露出的诚恳笑容,赵臣来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看着老人离开的背影,赵臣来心里充满了温暖和鼓舞。(《首钢日报》记者 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