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动态
血液科开展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2011.7.14)
血液科开展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2011.7.14)
近期,我院血液科采取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2例,获得良好疗效。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瘤是由于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失控,导致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并破坏相关组织器官所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多以发热、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起病,可以在身体的各处发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的发病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人体内,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血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膜表面分子(或称表面抗原),这种表面抗原也是分离和鉴别各种血细胞的重要依据。人们把血细胞上同一种表面抗原归为一个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简称为CD,并用阿拉伯数字逐一命名。命名的CD,目前已从CD1-CD166,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新的更多的CD被发现及命名。无论是血液还是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它们都不是单一的品系,而是有着不同功能和不同分化阶段的混合群体,这些淋巴细胞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形态相似,不易区分。通常需要用免疫学方法,依据其表面标志才能鉴别。目前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及免疫功能不同,至少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杀伤(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四类,其中的CD20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而且,CD20是一种在细胞周期起始阶段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
作为靶向治疗,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utuximab),正是瞄准B细胞淋巴瘤的一颗有力的“子弹”。利妥昔单抗与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不但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杀灭淋巴瘤细胞(靶细胞),还能直接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选择性强,与化疗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部分已对化疗药产生耐药的患者,可对化疗重获敏感性。靶向治疗可以单用,若与传统的化疗共用,疗效更佳。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疾病进展迅速,使用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三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而加用利妥昔单抗后,其三年生存率可提升至60%至90%,部分患者能治愈,使更多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够从中获益。(血液内科 李德津)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瘤是由于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失控,导致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并破坏相关组织器官所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多以发热、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起病,可以在身体的各处发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的发病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人体内,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血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膜表面分子(或称表面抗原),这种表面抗原也是分离和鉴别各种血细胞的重要依据。人们把血细胞上同一种表面抗原归为一个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简称为CD,并用阿拉伯数字逐一命名。命名的CD,目前已从CD1-CD166,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新的更多的CD被发现及命名。无论是血液还是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它们都不是单一的品系,而是有着不同功能和不同分化阶段的混合群体,这些淋巴细胞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形态相似,不易区分。通常需要用免疫学方法,依据其表面标志才能鉴别。目前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及免疫功能不同,至少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杀伤(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四类,其中的CD20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而且,CD20是一种在细胞周期起始阶段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
作为靶向治疗,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utuximab),正是瞄准B细胞淋巴瘤的一颗有力的“子弹”。利妥昔单抗与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不但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杀灭淋巴瘤细胞(靶细胞),还能直接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选择性强,与化疗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部分已对化疗药产生耐药的患者,可对化疗重获敏感性。靶向治疗可以单用,若与传统的化疗共用,疗效更佳。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疾病进展迅速,使用传统的化疗方案治疗,三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而加用利妥昔单抗后,其三年生存率可提升至60%至90%,部分患者能治愈,使更多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够从中获益。(血液内科 李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