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
谈医患沟通(2012.3.16)
谈医患沟通(2012.3.16) 吴阶平院士曾说:“医生与患者交谈时,应该注意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尽量要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治疗方法,医生还应了解对方是否真正听懂了。只有真正取得患者的信任,你所开的药和所用的方法,乃至所做的手术,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吴老的话对我的临床工作鞭策很大,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始终带着对患者的体贴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关爱患者,艺术服务。
有些刚工作的医生给患者讲服药道理时,往往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及指南,生搬硬套地讲给患者及家属,结果患者根本没听懂,也就没有任何兴趣再听下去。在嘱咐患者服药的时候,应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危害以及会导致哪些危害和风险,药物的作用是如何把这些危害降到最低,风险最小的。
我常遇到一些患者,临床上已确诊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糖尿病,但由于没有“症状”,即使血压曾达到200mmHg以上,也从不服药;有的患者虽然服药了,只要血压正常即刻就停药;还有许多患者道听途说,吃偏方,舍得花钱买降压枕、降压帽,就不花钱正规服药,血压达标率很低。
我想,我们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经常要做许多重复的工作,医生要有耐心、细心,要学会倾听,学会与患者不断沟通才会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例如:如果医生在嘱咐患者服降压药时,只告知患者服药一天一次(QD)或两次(BID),结果患者误解成一天什么时间服都行,晚间回家后临睡时服一次或第二次,结果造成白天兴奋,血压最高峰需要控制时没有达到有效降压药浓度,晚间血压低了又服药,血压控制当然就不理想了。若下一次就诊时遇到的医生没有耐心细致询问患者服药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认为前一个大夫开的药效果不太好,则又换了另外一种降压药,照样没告知具体服药方法,可想患者要走多少冤枉路呀。
我在临床上还遇到过一些冠心病患者,客观上已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症状,冠脉血管严重狭窄病变,但同时因糖尿病引起感觉痛域下降,他们主观感觉一点也没有,因此对治疗一点也不积极。按照冠心病治疗专家共识,在治疗此类患者的疾病时,医生要加用二期预防药,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及他订类降脂药,强化降压、降脂达标,并需要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如何让患者接受这些,就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了。
我经常拿患者的冠脉CT片子给患者讲解,告诉他哪是心脏、哪是冠脉血管。心脏在人体内如同一个泵,把血液养分从血管管道泵到脑、肾、肺各器官。而自身24小时不间断收舒做功,也要通过冠脉血管来供血。从生到老,心脏要周而复始地不间断运动,供应它的冠脉血管就非常重要了。而因抽烟、血压高等因素,血管壁会变得不光滑,血脂高、血糖高相当于血里杂质高,如不及时清理,长年累月沉积在管壁上,垢越来越厚,冠脉血管腔就越来越窄了,一旦心脏做功大或斑块不稳定脱离,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了。因此,戒烟、戒酒,降脂、降压可以把这些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当血管狭窄严重时,用球囊把它开通开大,保证血流供应及时充足,可以把死亡的风险降到最低。经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听懂后往往会马上主动要求服药和介入治疗,从而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治疗。
医生的工作责任重大,让患者相信你的话,是需要一些本领的。你对患者是否关心,患者也会知道的。若你处于他的位置,为他所想,你的一言一行都会使他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谈冠脉介入放支架术,我不会生搬硬套讲给他需要做或不做,我经常对患者说,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危害极大的疾病,即使有一定的风险也要施行;与之相反,若疾病危害不大,如稳定的斑块,狭窄不严重,则宁可不放支架提前预防。患者认为你是完全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所想,对你的举动就很理解支持了。(心内科 陈学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