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凤凰网健康】2024-6-3 肠道健康信号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顾晋:高危人群应注重肠癌早筛

浏览次数:

肠道是人体重要器官,承担着消化、免疫等重要任务,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肠道出现问题,不仅会发生便秘、腹泻、息肉等常见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大肠癌新发51.7万例,在所有新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接受采访时表示,结直肠癌早期和晚期的五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早期结直肠癌经治疗往往预后较好,而患者如果发生远处转移进入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将明显降低。近年来,随着早筛逐步被重视,结直肠患者生存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创新治疗的发展,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也带来了新的曙光。

警惕异常症状,注重早期筛查

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但在顾晋看来,结直肠癌的发病仍然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吸烟、肥胖、饮酒、膳食不均衡、喜欢吃腌制食物等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癌前病变,如息肉、肠道腺瘤等,或是像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在十年到二十年后,也可能诱发大肠癌。

此外,排便习惯改变也是值得引起关注的健康“信号”,顾晋解释道,如果罹患肠道肿瘤,会导致肠腔变窄,粪便不易排出,容易导致类似“便秘”的症状;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老年患者在无诱因情况下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但却没有重视,导致延误了病情。

“通常来说,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是70-80岁,但现在也观察到中青年人发病的现象有所增多,可能是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家族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顾晋表示,指南建议普通人群在45岁后开始进行定期结直肠癌筛查。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即粪便检查和肠镜检查,其中肠镜检查也是公认的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而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则需要将开展筛查的年龄提前,现在比较明确的两种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创新治疗加持,晚期肠癌可治

如果不幸确诊为结直肠癌,就相当于是“绝症”吗?顾晋表示,通常来说发现越早,长生存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创新药物的发展以及其他治疗方式的创新,患者生存明显改善。肠癌术后通过科学管理,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60%-70%,较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

顾晋回忆,他就曾经接诊过一位28岁的结直肠癌青年男性患者,经历了多次术后肿瘤复发,且病情进展迅速,情况十分危急。仔细询问其家族史后,高度怀疑是遗传性结直肠癌,在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该患者伴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可以确认是林奇综合征导致的结直肠癌。幸运的是,当时针对这类MSI-H/dMMR肠癌的免疫治疗药物恰好面世,患者应用创新治疗方案后病情奇迹般转好,肿瘤逐渐消失了。顾晋感慨到,还记得原本第三次复发后,患者已经丧失治疗信心,而如今多年过去,这位患者不仅健康的活着,还结婚生子,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据了解,林奇综合征是一种由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MMR) 系统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轻的特点。这类人群终生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达到70~80%,且其他部位(包括子宫内膜、卵巢、胃、小肠、肝胆、上尿道、脑和皮肤等)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也显著上升。基因检测是林奇综合症确诊的重要手段,这类患者通常都伴有MSI-H/dMMR。实际上存在MSI-H/dMMR的大肠癌,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可能更优,相比其它肠癌的预后可能更好。顾晋表示,目前已知约15%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存在MSI-H/dMMR,虽然占比不高,但也是肠癌精准治疗的重要进步。

原文链接: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Biyom0iqr0dmL0JOSyp9MjGsM0uJTQuWZd59qgiYxmzFWjDjE6Bqe6WULaMRYaMYs0Vb2smKuMQ0QPlCKeXcGQ____?spss=np&recallChannel=searchResult&channelId=&aman=5e29dbU5f0jd7cpb53ydb8Wca4p941581dee03F056&gud=2U934g948N179b800q000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