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在“发丝”上精雕细琢,修复重建外科巧施妙术成功治疗“大象腿”

发布时间:2024-07-17 08:50:38 来源: 作者:修复重建外科 阳跃/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移花接木,在毫厘之间飞针走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修复重建外科在超高显微镜下,将头发丝细的淋巴管和微小静脉进行吻合,接“活”了患者淋巴回流通路,让组织器官破“镜”重圆,顺利消肿,重焕生机,再次上演了“针尖上的芭蕾”。

微信图片_20240710092258_副本.jpg

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医师庹晓晔设计VLNT手术切口


11年前的手术并发症  腿越来越粗
一些女性调侃自己腿粗得像“大象腿”,而对于59岁的俞女士来说,“大象腿”却是一种如影随形的病痛。11年前,俞女士因为腹股沟肿物行血管皮下肌瘤肿物切除术,之后定期复查。但是令她意外的是疾病没有复发,自己的左侧下肢却变得越来越肿。“本以为手术让我重获新生,没想到却又陷入了水肿的噩梦”。
“为了解决腿部肿胀的问题,我当时跑了好几家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都说是淋巴的问题,把能试的治疗都试了,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我当时都快崩溃了,只能默默忍受。”最近,俞女士的病情发展的愈加严重。“别说爬山、逛街、跳广场舞了,抬腿走路都费劲,肿胀的地方总是隐隐作痛,晚上都睡不好觉。”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不便,俞女士心里更是忧心忡忡,担心这病治不好,以后会越来越严重。
在北京一位三甲医院专家的推荐下,俞女士抱着希望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修复重建外科门诊,寻求郝岱峰教授团队的帮助,希望能够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

这么难治,淋巴水肿到底是什么病?

修复讨论病例.jpg

郝岱峰教授团队接诊后,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俞女士为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属于重度淋巴水肿。由于俞女士术后下肢肿胀已经10余年,部分淋巴管已经丧失了功能,肢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腹股沟处的手术瘢痕挛缩,犹如一块“巨石”压塌了淋巴通道这条高速公路,完全阻隔了淋巴回流。目前,单一的方案很难达到彻底缓解症状的效果,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案,治疗比较棘手。
团队成员副主任医师庹晓晔介绍,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液回流的重要途径,当身体一个部位的淋巴管被破坏或者被堵住,由血管中滤出的组织液无法通过淋巴管回流入静脉,组织液便会在这个部位堆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毒素也会在此堆积,所以淋巴水肿的患者往往会伴随丹毒、蜂窝组织炎等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截肢情况的发生。

李猛.jpg

术前,超声科主任李猛利用高频超声探查协助定位功能性淋巴管
淋巴水肿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淋巴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主要因肿瘤、放疗、感染等原因造成淋巴管或淋巴结缺失、闭塞引起的阻塞性淋巴回流障碍。肿瘤手术时,为了防止肿瘤细胞的复发,一般会清扫肿瘤附近的淋巴结,但这也会破坏局部淋巴系统循环,导致术后淋巴系统管路的闭塞,从而造成淋巴回流障碍,引起淋巴水肿。其早期以水肿为主,晚期以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和炎症等增生性病变为特征,被形象地称为“大象腿”。

散乱“线卷”中找“线头”,医生穿针引线接“通路”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讨论,针对俞女士腹股沟处术后瘢痕挛缩明显和部分淋巴管已经丧失功能的情况,修复重建外科团队决定为俞女士行松解手术去除疤痕,同时设计VLNT(带血运的淋巴结瓣移植)帮助下肢建立跨区淋巴引流;利用ICG(吲哚菁绿)淋巴造影术和超声淋巴造影定位功能性的淋巴管,行超级显微外科手术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同时结合CDT(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联合治疗患者的水肿。
因为俞女士的左侧下肢水肿已经十余年了,水肿已使组织间隙增大,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淋巴管被周围肿胀的组织挤压、移位,增加了寻找正常淋巴管的难度。手术中,修复重建外科医生首先要在一团乱如麻的水肿组织中找到还有功能的淋巴管,而淋巴管只有头发丝粗细,其管壁有多薄可想而知,稍一用力就容易损伤淋巴管。加之吻合的小静脉最细的直径仅0.15毫米,要保证液体不渗漏,需要在超高显微镜下用细如蛛丝的血管吻合线缝合。因为手术是在放大30倍以上的视野下进行,医生的双手不能有一丝丝颤动,一呼一吸之间都可能影响操作,对医生的体力和精力也是巨大的考验,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2_副本.png

修复重建外科团队采用吲哚菁绿造影技术寻找可供吻合的功能性淋巴管
术前,修复重建外科团队利用ICG荧光显像术,成功定位淋巴管走形,并在体表进行标记。术中,庹晓晔、阳跃、崔子豪三位医生仔细切除俞女士腹股沟处的疤痕,同时行带血运的淋巴结瓣游离移植,巧妙利用了供养腹部的血管与皮瓣血管进行吻合,克服了动脉的巨大不匹配的问题。随后,阳跃、林海阳、胡景宇三位医生切开皮肤找出淋巴管和静脉,在超高倍显微镜下用细如发丝的针和缝线,将功能性淋巴管与附近合适的微小静脉吻合。

图片3_副本.png

术后第一天,主管医师(右)阳跃汇报病历,修复重建外科主任冯光(左)医师查房,给予俞女士术后康复指导
图片4_副本.png

修复重建外科淋巴水肿治疗师祝辰辰护士长给予俞女士行术后淋巴手法引流+绷带治疗

效果在术后立竿见影。术后不到1周,俞女士下肢肿胀明显消退,皮肤出现褶皱,皮下组织松软,皮瓣血供良好,相比术前腿围缩小的最大差值达3.4cm。“感觉腿变轻了很多,疼痛也缓解了,皮肤也没那么硬,松软了很多,摸起来就和以前不一样。”俞女士时不时抬起腿感受一下“卸重”的喜悦,全家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对修复重建外科团队的辛苦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图片5_副本.jpg

术后俞女士下肢肿胀明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