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致敬医师节|每一次义诊都是对英雄的守护

发布时间:2024-08-17 15:58:29 来源: 作者:首钢新闻中心 吴憬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杨叔叔,今儿您感觉身体怎么样?”今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郑慧敏下班后,来到见义勇为伤残人员杨杏春家中,义务为他开展针灸康复治疗。每隔一两个星期,郑慧敏就带上针灸治疗包,利用业余时间登门为杨杏春做康复治疗。这项义务服务,不论冬夏、风雨无阻,郑慧敏已经坚持了一年多,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微信图片_20240816160128_副本.jpg

原本没有交集的人

因为怎样的缘由相识相遇?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暖心故事?

别急,且听小编为您娓娓道来


好人杨杏春

20年前的2004年,一名清理下水道的工人被沼气熏倒,闻讯赶来的公交司机杨杏春奋不顾身下井救人,最终工人获救了,而杨杏春却因沼气中毒昏倒在5米深的井里。经过抢救,杨杏春落下了重度残疾,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也无法开口说话,妻子孟宪芝自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照料。此前,杨杏春也曾多次助人为乐、勇救落水儿童等。大家都说:“杨杏春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见义勇为伤残人员60余人,杨杏春伤残最重。近年来,随着夫妻俩年龄增长,妻子身体状况欠佳,照顾老杨有些力不从心。

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杨杏春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首都见义勇为基金会,属地残联、民政局和街道等各级组织、单位,积极落实见义勇为政策,各相关负责人也经常登门看望慰问杨杏春,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加大关爱保障力度。


救助送上门

2.jpg

弘扬社会正能量,关心关爱见义勇为英模,汇聚各方力量。去年5月份,应首都见义勇为基金会之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诊部第三党支部书记、康复医学科主任赵臣来和副主任医师郑慧敏,与该院党办、团委负责同志,共同开展志愿服务,为杨杏春送医上门,提供便利。

赵臣来和郑慧敏对杨杏春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询查与评估后,决定发挥传统医学优势,用针灸的方式帮他缓解症状。“老杨,你别紧张,首钢医院的医生来给你做康复,针灸扎几针!”在妻子孟宪芝的安抚下,杨杏春特别配合,治疗非常顺利。赵臣来、郑慧敏还细心指导家属为英雄进行居家的康复护理。此次送医上门志愿服务,受到首都见义勇为基金会、杨杏春家人的称赞。

回到医院后,郑慧敏对杨杏春见义勇为的义举甚为感佩,对这家人的困难感同身受,考虑到仅仅一次针灸治疗也不足以充分缓解、改善杨杏春目前症状,郑慧敏萌生了一个想法:利用自己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为杨杏春持续开展上门义务康复诊疗,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康复医学专业优势资源送到英雄身边!

这个想法得到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领导和康复医学科主任赵臣来的大力支持,他们组织康复医学团队为杨杏春量身定制了一份详尽的康复方案,全力做好保障支撑。由此,郑慧敏与杨杏春一家结缘,开始了定期上门做康复指导的义诊之路。


爱心在延续

微信图片_20240816165753_副本.jpg

去年5月份时,杨杏春的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两方面具体问题,一是早年沼气中毒引起脑损伤,导致失语、反应迟钝、排便障碍、饮水呛咳等;二是由于年龄增长,缺乏必要锻炼导致颈腰椎及下肢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对此现状,在康复医学科的支持下,郑慧敏拟定了详细的康复帮扶计划:每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了解杨杏春的身体状况,指导家属开展适宜的居家康复动作;每1-2周上门针灸治疗,同时现场观察其康复动作是否到位,及时发现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纠正;与家属保持微信或电话沟通,随时解答康复方面的疑问。

每隔一两周,郑慧敏在下班后,带上针灸医疗包,从位于石景山区黄南苑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乘坐公交车来到海淀区复兴路某社区杨杏春的家。顾不上休息,郑慧敏先是询问杨杏春的妻子孟宪芝:“阿姨,杨叔叔这几天怎么样?”了解近况后,又走到杨杏春面前,问“杨叔叔,这两天走路了吗?今天中午吃饭了吗?”一年前,得到的回应只是缓慢地抬眼看看,现在可以听到声音洪亮的“走了!”“吃了!”甚至在询问扎不扎针灸时,还会故意回答“不扎!”每到这时,在场的孟宪芝和郑慧敏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考虑到杨杏春脑部受损后常有躁动,所以针灸选穴以头针为主,留针行针的同时配合下肢的康复锻炼。消毒、针灸、搀扶下站立行走……一整套流程下来,通常接近一小时。孟宪芝端来茶水饮料,甚至留郑慧敏在家吃饭,但郑慧敏都婉言谢绝了,她知道孟阿姨照顾杨杏春工作量已然很大,不忍心再添麻烦。每次义诊结束,郑慧敏还会嘱咐清楚近期注意事项,才收拾好医疗包,踏上回家的路。

让郑慧敏欣慰的是,家人非常支持她的志愿服务。每到义诊这天,郑慧敏的爱人会克服困难提前安排工作,早点回家接孩子、做饭。上小学的孩子也很懂事,他拍着小胸脯让妈妈放心,如果爸爸来不及接,他可以先去同学家。

做一件事很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一年多的义诊之路,郑慧敏利用业余时间上门数十次。随着季节变化,除了针灸康复固定项目之外,她还会为杨杏春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暑季杨杏春湿疹加重,郑慧敏就给予饮食、护理及外用药的指导;秋冬呼吸道疾病和感冒高发,郑慧敏又会提醒如何预防;郑慧敏还根据杨杏春的体检报告,对家属逐项解释并告知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知识等。在她精心、持续的治疗下,杨杏春身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从最初长期卧床、反应迟钝、情绪淡漠、不能言语,到目前能在室内行走70米,简单回答问题,甚至能听着相声哈哈笑、看电视为奥运健儿鼓掌加油。

杨杏春的妻子孟宪芝说:“在别人眼里,他是重度残疾的病人,在我眼里,他就是老杨,有他在就有家,我能做的就是永远地守护他”。如今,他们又多了一位亲人——郑慧敏,守护着“老杨”的身心健康,为这个家庭排忧解难。孟宪芝拉着郑慧敏的手,亲切地说:“小郑是我们家的一分子,最暖心的成员。”       

爱与正义之光,温暖着人心,让社会充满美好和希望。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和该院康复医学科的支持下,郑慧敏表示:“为杨叔叔的义诊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以专业所长承担社会责任,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守护英雄、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