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首都建设报】2025-3-19 他们用AI守护头发健康

发布时间:2025-03-19 08:59:02 来源: 作者:记者:谢 峰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主任王继萍来说,最近她和团队忙碌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让名为HAIRO的植发机器人在科室“坐诊”。

1993年,作为国内首批从事毛发疾病治疗相关工作的专家,王继萍对于守护头发健康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从1997年带头创建我国第一个公立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外科开始,她带领的团队先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军队医院毛发移植中心、第一个国家儿童植发中心。

30多年的从医历程中,王继萍感受到国内对于毛发诊疗工作从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再到如今的成熟应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顶的健康。”王继萍说。

2024年4月,由王继萍牵头成立的专注全方位毛发诊疗的新科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开诊,这也打破了国内“公立三级医院没有单独看毛发的科室”的局面。

王继萍认为,由于医院以往没有专业的诊疗科室,存在脱发等相关疾病的患者经常需要辗转于整容科、皮肤科等不同科室,信息差带来的诊疗方案反复调整,造成了许多患者因效果不明显而放弃。因此,王继萍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筹建毛发诊疗科时便将毛内科和毛外科结合在一起,让患者能够在这里进行所有跟脱发有关的诊疗。

在毛发诊疗科主治医师方帆看来,国内从事脱发治疗的相关医院和机构很多,但是专注于脱发这一领域进行全流程研究的科室却凤毛麟角。他说:“我们科室的最大优势便是针对每一名患者全过程的个性化档案。”

打开手机,方帆调出了一名患者不同时期的发量对比组图。“虽然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变化,但我们科室聚焦毛发这一个领域,对所有患者建立个性化档案和诊疗方案,并进行长期随访,其中定期拍照对比看似简单,但患者可以真切感受到效果,给他们坚持长期治疗树立信心。”方帆说。

对于脱发问题,王继萍表示,目前,行业内存在雄激素性脱发、女性型脱发、产后脱发、休止期脱发、斑秃、前额纤维性脱发等多种诱因的毛发疾患,其中雄激素性脱发(简称“雄脱”)占所有脱发疾病的90%,尤以男性患者居多。雄脱患者不仅需要进行毛发移植手术,常常还需要结合长期的药物治疗。此外,脱发年轻化的问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早期干预是解决脱发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但社会上对于早期干预往往做得不够好,需要更多的宣传引导和对症施策,要让大家理解哪些掉发属于脱发?哪些症状预示着即将脱发?治疗中服用药物、激光、微针、植发之间各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对症施策?这些工作都是我们毛发专业医疗人的责任。”王继萍说。

与此同时,针对很多机构推出的保活、无痕等广告语,王继萍认为,脱发情况因人而异,不同阶段的脱发恢复效果也不一样,需要理性看待诊疗效果,不要过分相信机构的“绝对性”承诺。方帆表示,由于头发健康本身也是动态的,与个人的生活状态、身体情况息息相关,除了对于毛囊健康管理外,公众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规律、压力调节、遗传因素等问题,时常关注头发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到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医治。

虽然科室建立仅一年,但是王继萍和团队迅速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同时科室聚焦科技手段赋能毛发诊疗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我们围绕毛囊健康进行深度研究,将以往表面观察向毛囊内部进行延伸,如同看一个房子好不好,不仅要看外装修,还要看内部的结构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升脱发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依托毛囊基因分析,对脱发遗传性和发病时段进行研究,实现提早干预,降低脱发问题的发展。”方帆说。此外,王继萍团队正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探索药品的持续优化与研发工作,并积极探索将脱发诊疗纳入医保或商业保险的可行性。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室即将实现将植发机器人引入诊疗环节,逐步替代人工进行毛囊提取和分拣的重复性劳动,王继萍说:“目前,机器人的提取速度已经和成熟的提取医生相当,而且机器人能保持同一频率,不会疲劳,稳定性和质量更好,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植发的成活率。”

而随着植发机器人的引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毛发诊疗科也将开启智慧赋能科室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_N95_TxWCXXLHq6F4Qn1A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