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身体里的“陀螺仪”失灵了?解码眩晕背后的无声警报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2:17 来源: 作者:老年医学科/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人到中年的王先生,近期因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而疲惫不堪。这两天,王先生的生活又被突如其来的眩晕打破:起床时,他突感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甚至无法站稳,卧床休息后感觉眩晕“好转了”。这种持续的症状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他一度怀疑自己“中风”,但医生的检查结果却指向了另一种疾病。


眩晕≠中风,如何破解身体的“求救暗号”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诊医生通过细致的查体发现,王先生只有眩晕、恶心、呕吐、不稳感,没有耳鸣,没有听力下降,没有头面部疼痛、口角歪斜,也没有肢体无力、麻木等中风典型症状。

当然,对因头晕眩晕就诊的患者,医生还会重点进行查体,尤其需要关注眼睛的特殊体征(眼征)。医生观察到王先生有明确眼震,并且眼震特征符合亚历山大定律,这是周围性前庭疾病的标志;而在“甩头试验”中,王先生的眼球则无法稳定盯住目标,则提示周围性前庭功能受损。

1_副本_2.jpg

根据王先生的核磁共振影像,医生仔细判读确定王先生脑干那里“风平浪静”,最终锁定了前庭神经炎的诊断。医生强调:“没有听力异常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是前庭神经炎区别于突聋及中风等疾病的关键,眼震特征和甩头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前庭神经炎的诊断。”


病毒偷袭与身体警报,为何中年高发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艘船,前庭神经就是船上的陀螺仪,掌管着空间方位感知。这条藏在内耳的神经,每分每秒都在向大脑传递头部位置、运动速度的精密数据。然而,当感冒病毒(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侵袭、免疫力下降或长期高压时,这条神经可能突发炎症,从而会触发一场“神经暴动”——前庭神经炎。

4_副本_2.jpg

老年医学科主任范常锋介绍,前庭神经炎虽然是比较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常常被误判为“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疾病。但不同于中风的危险信号,前庭神经炎不会导致听力下降、面瘫或肢体麻木无力,但会让大脑接收错误的平衡信息,产生持续数天的剧烈眩晕。这种“平衡系统罢工”现象,正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王先生发病前过度劳累,并有过感冒症状,正是前庭神经炎的典型潜在诱因。范常锋解释,病毒可能直接侵袭神经,或引发免疫系统“误伤”自身组织。中年人群因工作生活压力大、免疫力波动,成为高发群体,但及时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


治疗不止打针吃药,康复锻炼才是关键

急性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止晕药物仅作“救急绷带”短暂使用,可以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制剂等促进前庭功能代偿的药物。但范常锋特别强调——前庭康复锻炼才是恢复核心。通过特定头部运动、平衡训练(如注视稳定性练习、重心转移),患者能加速大脑对失衡状态的“重新编程”,提高患者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加速机体前庭功能恢复,从而消除症状。范常锋提示:“止晕药用久反碍恢复,能忍受头晕时就该动起来!”


别让“晕”成心魔,科学认知决定康复质量

尽管多数前庭神经炎患者预后良好,复发率低,但部分人却因眩晕的恐惧而发展为慢性焦虑,甚至出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可能影响长期的预后。范常锋建议,从确诊起即同步开始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该疾病可防“心魔”。正如王先生通过了解疾病的病程规律,消除了恐慌,康复信心倍增。“前庭神经炎不是中风,但它提醒我们——身体需要休息,平衡方能重启”。范常锋总结。

前庭神经炎虽来势汹汹,却是可治之症。识别症状特点、配合精准检查、坚持康复锻炼,就能打破“天旋地转”的困局。记住:眩晕时别盲目恐慌,及时就医查清病因,才是拥抱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