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因“脑梗、心梗、乙状结肠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 重度贫血”等多重危疾辗转京津多家医院,却因“肿瘤手术与冠心病,脑梗互为死敌”的复杂病情让治疗陷入困境。当家属被告知“救治无意义”,甚至被建议“回家等待终末”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以下简称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李明教授的一句“我觉得可以来”,如暗夜中的灯塔,点燃了患者家属的希望。
至暗时刻,辗转京津的“医学死局”
2025年2月,79岁的患者因突发脑梗、心梗被送入当地医院,随后查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重度贫血等多重致命疾病。因患者高龄、既往有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后病史,以及既有肿瘤活动性出血,又存在心脑血管梗塞等互斥的疾病状态。这种状态让治疗陷入困境,抗凝治疗可能引发大出血,止血治疗又可能加重梗阻,麻醉和手术又面临心脑风险。多家三甲医院给出相似结论:手术风险“不可控”,“带老人回家吧,已经没有太好的方法了。”那无情的宣判仿佛一场狂风骤雨,让患者一家感到无所适从。
“但我们不能放弃!”患者的儿子尹先生回忆道。在无助的时刻,首钢医院“结直肠肿瘤MDT”团队成为老人一家最后的希望。尹先生介绍:“因为经常会关注首钢医院的公众号,我知道首钢医院的胃肠外科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顾晋院长是中国大肠癌诊治的领路人,李明主任的各种科普平台更是我每日的打卡地,还有科室结直肠肿瘤MDT理念的先进性……这些信息让濒临绝望的我们重拾信心!”
医者仁心,一句承诺点燃希望
2月20日,尹先生带着厚厚的病例资料直奔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中心MDT门诊。彼时,他的父亲却在外地突发二次心梗,尹先生在住院部14楼顿时手足无措。胃肠外科中心王子龙第一个接待了尹先生,并迅速联系了副主任医师高兆亚。高大夫不仅专业地解答了尹先生的疑惑,还给予了他巨大的信心。“咱们加个微信吧,等老人病情稳定了,再联系我。”高兆亚的镇定与承诺,让尹先生异常感动。此后一个月,高兆亚通过微信远程为尹先生解疑答惑,并提请李明主任会诊。“我觉得可以来”,3月18日,李明主任看完老人的各种检查资料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虽短短的六个字,却给了尹先生一家极大的信心。
多科协作,全院会诊织密“生命守护网”
3月24日,老人入住首钢医院。面对高龄、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后、多器官衰竭等复杂情况,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迅速组织心内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科室的专家会诊。“心内科评估心脏功能、神经内科测算脑梗风险、血管外科预判腹主动脉瘤破裂概率、麻醉科定制个性化麻醉方案……每位专家都带着解决方案来,没有一句推诿的话。”尹先生感慨。
而最让家属动容的,是手术前一日主管医生李昌龙的一句话:“顾晋教授将亲自主刀!”这位中国大肠癌领域的权威专家,次日俯身和老人说:“中午12点,我给您做手术,放心吧!”“后来得知是顾晋教授后,父亲激动地坐在床边,反复观看有关顾晋教授的科普视频,连连感叹太幸运了!”尹先生回忆道。
刀尖起舞,一小时破解“生死连环局”4月1日的手术室,如同精密运转的战场,一场“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既要最短时间切除肿瘤以避免麻醉引发心脑梗塞,又要控制血压防止腹主动脉瘤破裂,并且确保术后不出现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还要确保术后抗凝治疗无障碍……这一切都对主刀医生的技术、团队的配合度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
手术台上,顾晋教授的手术刀稳如磐石。“血压正常,脑氧饱和度正常,肿瘤边界清晰,无粘连……此起彼伏的汇报声中,胃肠外科手术团队以毫米级精度游离肿瘤。仅仅一个小时!顾晋教授,胃肠外科中心荣万水、李昌龙两位医生以及麻醉科石杨、张艺蕾组成的团队,凭借默契的配合,顺利完成这台超高难度手术,让垂危生命重焕生机。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的力量,更诠释了“生命至上”的医者担当。
“肿瘤标本洗得干干净净,连一点血丝都看不见!”当李昌龙医生举起托盘展示切除物时,家属瞬间想起顾晋教授在《不要吝啬“5分钟”》一文中的叮嘱,瞬间热泪盈眶。
患者感恩,纸短情长致敬“人间大医”
在推入重症监护室6个小时后,老人顺利地从麻醉中苏醒,成功闯过了手术关;清明假期,本应休息的李昌龙医生仍赶回科室查房;术后康复阶段,14层胃肠外科中心病房苏玲玲等护理团队成员“有需必应”,从翻身到喂水,细节中尽显专业与温情。尹先生感慨,这支被患者誉为“人间天使”的团队,用专业与温情铺就了康复的“最后一公里”。
4月8日,尹先生写下千字长信:这场生命的保卫战,是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团队用精湛医术和仁心大爱书写的奇迹,他们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在绝望中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是患者心目中的“钻石团队”!感谢信中,家属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从顾晋教授到“00后”护士,从李明主任到会诊医师。尹先生写道:“看到顾晋教授站在手术室窗口边讲解病情时,对‘苍生大医’四个字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这场救治,首钢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团队不仅挑战了医学极限,更用MDT模式书写了新章:多学科的无缝衔接,多场的跨科讨论,几十次的风险推演……最终为患者点燃了希望。而对更多疑难重症患者而言,这场奇迹如同暗夜灯塔——当技术之精与仁心之诚相遇,生命的微光终将照亮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