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文化宣传 > 正文

医院文化

文化宣传

白衣天使小妈妈——儿科护士的甜蜜与艰辛

浏览次数: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士除了要求有过硬的操作本领,尽量避免因操作失误给患儿增加的不必要痛苦外,还需要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高度的责任心,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我们儿科护理组全是女孩子,在日常诊疗中,让年轻人做到几个“更”字的确不容易,但大家还是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耐心对待每一个患儿,赢得孩子们“白衣天使小妈妈”的称号。

作为儿科护士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孩子看病时经常三至四个家长陪同,几双眼睛同时盯着护士输液,针还没进患儿皮肤内就已经扎进家属的心坎里。我们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要求“一针必须扎好”,但婴幼儿的血管细,再加上生病血管不够充盈,同时哭闹,配合度差,输液时经常由两三位护士协助固定一个患儿,给护士的操作带来了难度。每当这时,我们多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遇到没有一次成功的情况,我们也会及时查找原因,分析是由于进针深浅,还是位置选择不当,或者固定有问题造成的穿刺失败,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儿科门诊也比一般的门诊外部环境嘈杂,接待患儿、执行医嘱时需要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去年冬天患儿特别多,楼道里挤满了候诊的患儿和家长。分诊护士正忙着给一个患儿测体温,这时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大喊:“大夫、大夫,快看看我的孩子”。随之看见一位家长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跑了进来,只见孩子哭闹不止带有犬吠样咳嗽,喘憋严重,“三凹征”明显。凭着多年工作经验,当班护士判断这名患儿应该是急性喉炎发作,立即将患儿带到抢救室,即刻给氧,同时呼叫值班医生,准备好输液药品。一旁的家长爱子心切,一直在大声问:“大夫,孩子到底是什么病?大夫怎么回事?大夫能治好么……此时,治疗室另一名护士闻声赶来帮忙给葡萄糖加甲泼尼龙静点,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值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复述无误双人核对后,立即给药。护士熟练的操作着,家长见状心情也慢慢平复,不再护士耳边大声问话了。2分钟后,液体顺利输入,雾化吸入也做上了;十分钟后,患儿喘憋明显缓解,”三凹征“消失,患儿停止哭闹并且安静下来,苍白的小脸也变得红润了。看着孩子渐渐好转,家长也安静心来,护士耐心向家长宣教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临走时家长的脸上带着歉意,对我们表示感谢和道歉,说刚才自己太着急了,影响了你们的工作,下回再也不这样了。

还有一次一位奶奶哭着抱着一个一岁的孩子跑进我科,边哭边喊:“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孙子吧”。当班护士立即接过孩子,一边询问情况一边把孩子放到抢救室的床上,并立即通知大夫到场。只见患儿四肢强直,双眼斜视,牙关紧闭,伴意识丧失,不能除外儿科常见的高热惊厥。护士立即按压患儿人中穴位、测量患儿体温,并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药止惊治疗。经过急救,待患儿父母赶到医院时,患儿已停止抽搐,意识恢复,精神好转。在积极抗感染、退热药物及物理降温等治疗之后,体温从40度逐渐下降至正常。患儿病情稳定离院时,护士又向家属仔细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及家庭护理常识。看着一老一小乐呵呵的离开,我们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些付出的辛劳,只需小宝贝们的甜甜一笑和家长们的一句谢谢,就全部都忘到烟消云外了。

这样平凡的工作每天都在上演,我们也早已习惯在嘈杂的环境中,及时准确的处理病情,轻声细语的安抚患儿和家长。为了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儿科营造了温馨的就诊环境,准备了小宝宝们喜欢的喜羊羊、光头强贴画;同时也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每月都进行集中训练,熟练应对各种抢救工作。我们每个月都要进行临床各项操作培训、考核。年轻同志认真向老同志学习,老同志也毫无保留的做好“传、帮、带”,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增进了同事间的感情,更提高了集体凝聚力。

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护理内涵的不断延伸,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护理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平凡的爱。我们的儿科护理乐于与患儿的生命同行,让患儿因为我们的护理而减轻痛苦,因我们的健康指导而有所收获,因我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冰心老人曾有一句名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我想这是对儿科护理护理工作最好的诠释。(此文章部分章节已被《健康报》刊登)(儿科邓爱军  宣教中心 张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