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文化宣传 > 正文

医院文化

文化宣传

舒缓医疗:如何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

来源:干部保健科 作者: 杨珺楠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什么是舒缓医疗?

舒缓医疗(Palliative Care),是1960 年基督教人发起的与临终关怀有关的医学分支学科。这种医疗理念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和问题,它主要通过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尤其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与舒缓医疗紧密相连的是临终关怀(Hospice),临终关怀指对于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的病人,通过医学、护理、心理、营养、宗教、社会支持等各种方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以尽量舒适、有尊严、有准备和平静地离世。舒缓医疗国内曾译为姑息治疗,姑息治疗不是放弃治疗而是换一种方式和病人及家属一起面对疾病。

舒缓医疗的原则:

1990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舒缓医疗的治疗原则: 1.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2.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

3.减轻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4.为病人提供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精神上(即身、心、社、灵)的支持直到他们去世;

5.在患者重病及去世期间为家属提供哀伤抚慰和其他帮助。

舒缓医疗介入的时间

舒缓医疗也不一定非要等到生命的最后阶段,而是在疾病早期就可以参与,并且可以和其他治疗手段配合,对患者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多处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癌症转移造成局部梗阻症状,这时候,进行化疗企图治愈疾病已经希望不大,但依然可以进行舒缓化、放疗(Palliative Chemo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缓解梗阻而达到改善病人症状的目的。

又比如,使用利尿剂减轻病人肺水肿、下肢水肿的情况,给予吸氧、使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以改善病人呼吸困难,使用吗啡镇痛等等,这些都是舒缓医疗的治疗手段。因此,舒缓治疗绝不是放弃治疗、不再治疗,而是专注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减轻痛苦。

舒缓医疗在国外

在美国,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舒缓医疗团队,当主管医生觉得病人需要时,就会请他们来会诊。他们和临床一线医生相比,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了解病人和家属的真实想法、顾虑和困难,并帮助病人和家属理解治疗重心的转移、建立起双方共同认可的治疗目的,帮助他们更充分地准备和计划好下一步。很多病人入院前已有生前预嘱(Advance Directives),很清楚地写明了自己在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来临时的愿望,包括愿不愿意进行心外按压、气管插管、中央静脉插管、升压药物的使用、依靠胃管饲食存活等等。没有生前预嘱的病人,舒缓医疗团队会和他们讨论这些内容,达成共识后,会在病历里签署不实施心肺复苏的预嘱(DNR form, Do Not Resuscitate), 这样在病人病情恶化的时候,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了解到病人的这一愿望,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和抢救损伤。对于时日不多的病人,舒缓医疗团队会帮助其建立临终关怀。如宽敞的单间,安静环境,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对病人不必要的干扰,不再进行任何抽血化验和有创治疗,如果病人信仰宗教,会有宗教神职人员为病人和家属做抚慰和祷告,让病人可以尽量舒适地和家人一起享受最后时光。

在亚洲,首先进行舒缓医疗的是日本。纳入医保后,99% 的日本人选择通过舒缓医疗步入死亡。在台湾,舒缓医疗被称为安宁疗护,当医生判断末期病人生命只有六个月时间,就会启动法律程序,病人预立医疗相关遗嘱,放弃有创抢救,进入安宁疗护阶段。

在国内,既使是在医疗工作人员中,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一概念和学科严重认识不足;而在普通民众中,更是只认可积极抢救、回避死亡,而医疗政策和国家法规上也缺乏相应支持。国内开展舒缓医疗是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北京唯一一家提供居家舒缓医疗的社区医院。

舒缓医疗不是安乐死

舒缓医疗不是安乐死。安乐死是病人授权医生使用药物、帮助其快速死亡,也可以说是在医生帮助下的病人自杀。舒缓医疗则是使用各种手段减轻病人痛苦,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

如何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自然过程,而人们往往非常重视生,却刻意忽略了老、病,尤其是死。如果老人生病了,尤其是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会是怎么一个过程,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让这个过程顺利平和。其实这是个普遍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将要面对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观念,提前计划好自己的最后一刻,告诉你的亲人们,告诉医生们,在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时选择舒缓医疗,做到开开心心地活,体体面面地死呢?

(干部保健科 杨珺楠整理)

ssyl.jpg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