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摘要:对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习近平认真倾听,认真记录,时而回应。代表们对总书记说了什么,又想了什么?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第一时间追访部分发言代表。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上海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商国是。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强国战略、科创中心建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养老事业等问题,8位代表对习近平总书记畅所欲言。
去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以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从严管党治党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一年后,改革在持续推进,变化在不断发生,“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所肩负的使命愈显重大。
对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习近平认真倾听,认真记录,时而回应。
代表们对总书记说了什么,又想了什么?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第一时间追访部分发言代表。
【李斌代表】
让技工感觉更光荣体面更有尊严
“每次开会都见面,还紧张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亲切鼓励,让上海电气液压气动公司总工艺师李斌代表定下心来,将自己这一年来的履职思考娓娓道来。
兼职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以来,20多年扎根生产一线的李斌代表不仅对自身行业、更对全国一线技能工人的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
“去年,我们对11个省市41家企业的2577名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感到技工队伍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他说,调查显示,只有6%的人员认为工人社会地位高,超过61%的人员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低,超过32%的人认为没地位,在后两者中有95%的人是80后、90后。“如果对职业没有认同感,又怎能让他们安心一线钻研技术!”
李斌说,5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特别是有一段说到“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他同时也提及,虽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降反升,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断完善培养、成长的制度体系,让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
“当代工人,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满身灰、满脸汗的工人老大哥形象了。”随着制造业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一线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了更多的附加值。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提法,让李斌振奋不已。在他看来,要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工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企业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为一线工人再学习、再深造创造机会,要有完善常态的制度保障而不是单单凭借企业负责人对职工的感情。各级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此次群团改革来“狠刷”一把“存在感”,发挥好工会作用,让一线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李斌更期待全社会能再给一把力,形成尊重一线工人劳动价值的社会氛围,让技工感觉更光荣体面更有尊严,将有助于汇聚起一批潜在的能工巧匠。
【金东寒代表】
不要产业化高回报,只希望报个奖?
“习总书记对上海的科技创新寄予厚望,他去年参加上海团审议时要求上海,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告诉记者,他5日下午发言的主题就与科技创新相关。“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短板。”
“创新动力不足,首先与观念问题有关。”金东寒说,不少高校教授认为,承接企业的项目不如承接政府或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档次高。他以亲历举例,他参加的国家奖评审中,曾有个非常好的产业化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奇怪的是列出了很多失效的发明专利,“我问主要完成人是什么原因,他的回答是‘我能申请到专利足以说明这项技术满足新颖性要求,但如果我要维持这些专利,每年的费用相当可观’。”在他看来,这个项目是关于低成本生产高强度铝合金的技术,如果实施产业化前景相当不错,会带来很好的回报,可这位教授似乎对产业化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希望报个国家奖。
金东寒还谈到了高校的考核体系。他说,现在的考核方式是职称评定主要与SCI论文数量和获奖有关,导致教授更注重论文数量,甚至出现将一个实验分拆成几篇论文的极端现象。另外,每年都考核,考核的频度太高,导致教授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而不愿意涉足需要几年才能出成果的更加有意义的项目,“我在想,如果以前对我的也是像这样考核的话,估计我承担的舰船特种发动机也搞不出来。”
他对总书记阐明自己的观点。高校要改革考核办法,实行分类考核。要淡化对SCI论文数量的考核,更加关注论文质量;要加大服务社会的考核权重,促使教授更加关注企业生产实际中的现实问题,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金东寒还建议,高校要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让教授们有一个长期研究的方向,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促成团队合作,也可以使企业持续地提升技术水平,帮助企业开发出高端产品,实现校企双赢。
【顾晋代表】
实现分级诊疗需推进三医联动
“长期以来,我们对英雄人物报道,总是宣传坚持带病工作,悄悄地把假条收起来之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农工党北京市委副主委顾晋讲了一个真实案例,前段时间他接收一位30多岁的病人,2年前发现肿瘤坚持工作,等送到顾晋这里已无力回天,“我感到很痛心”。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在70%左右地市开展分级诊疗,“但是,目前分级就诊还远没有实现”,顾晋告诉总书记,“解药”就是推进三医(医保、医疗、医药)联动。
顾晋以福建三明市为例,当地将原本由社保部门管理的医保,卫生部门管理医疗进行整合,组建市医改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通过一系列调整,使医保基金扭亏为盈,医务人员收入也有很大提高”。
顾晋因此建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要强化“三医联动”的组织领导作用,组建统一的国家医保管理机构,为深化医改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三甲医院门诊中,80%以上就诊病人为慢性病患者,在基层社区医院完全能够完成治疗”,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顾晋提出,要建立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可以以慢病防治作为“突破口”。
至于如何让这批病人去社区医院,顾晋坦言,要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简单说,就是进一步提高医保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此外,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也应向基层来流动,“这个需要用制度来调整”。
发言最后,顾晋谈到了他所服务的北京首钢医院,这是一家企业医院,承担着服务当地居民的责任,但却得不到与地方医疗机构一样的政府补贴。顾晋呼吁,给予企业医院享有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政策。
谈到这里,总书记问顾晋,你所在的“北大首钢医院”属于什么性质?顾晋告诉总书记,“2002年,北京大学与首钢集团签订共建协议,我从北大派去,负责管理首钢医院”。
【邵志清代表】
烟花管控和信用挂钩有奇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邵志清代表长期分管信息化和信用管理工作,这次他就大力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言。
在介绍上海信用管理制度时,邵志清谈到今年春节期间上海的烟花爆竹管控工作:今年上海烟花管控做得比较好,出乎大家意料,这主要是由于严格执法、严管源头、市民共治,但是其中有一条,如果违反规定,会按照法定程序归集到统一的公共信用平台中,起到了相当大的震慑作用。
“有时候,老百姓罚几个钱不一定肉痛,但要是告诉他这样做的话信用有污点,他还是蛮紧张的,想想算了,那几响赚了吆喝,却赔了信用,得不偿失。”当邵志清介绍到这里时,他看到总书记对此事相当感兴趣,转头低声向身边的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询问有关情况。
除了这个例子,邵志清还谈到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自贸区试验区和企业诚信自律中的应用。2014年5月23日,总书记在自贸试验区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视察时,杨雄市长专门演示了市信用平台的查询使用功能。当时平台功能比较单一,只能查询企业和管理人员的信用信息。现在平台已经有新发展,邵志清向总书记介绍了市信用平台的新功能:可以用于单个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在自贸区扩区之后,可以支撑海关、国检等通过共享信用数据开展综合监管,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并准备在金融改革40条意见落实措施中用来防范系统性风险。
在企业诚信自律方面,邵志清介绍了上海正在建设的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打通了政府信息和市场信息,比如携程、大众点评网等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和政府的信息联动。此外,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和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建立覆盖数万家企业的信用平台。上海市进出口商会也正在通过信用评价推荐好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但邵志清也坦言,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存在两个短板。一个短板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少法律保障。上海前年印发了规范性文件,去年出台了政府规章,今年争取制定地方性法规,但由于缺乏上位法支持,很多激励和惩戒措施都引起争议,例如,“便利化是否破坏了市场公平性,惩戒是否变相二次处罚”等等。一些部门不敢用,怕引起投诉和诉讼。
另一个短板是,目前缺少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很多经济活动都是跨区域的,有效监管困难。譬如,非法集资引起的“跑路”,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只有实现信用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全国一张网,监管才能全国一盘棋,才能防止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食品药品、建筑等领域的野蛮生长。邵志清建议应尽快制定信用法律,并加快建设统一的全国信用平台。
在发言最后,邵志清向总书记提到两年前,总书记曾与花蓓代表的回应互动中讲了“徙木立信”的故事,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他说,那次互动让他备受鼓舞和鞭策。
2年前,花蓓代表建议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回应说,提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家有希望也有担心。目前,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这件事情要牢牢抓住,善做善成,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沈志刚代表】
把发展社区养老作为大事来抓
“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5亿人。对这些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他们对小康社会的基本需要”,长期关注养老问题的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代表,就“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事业”做了发言。
沈志刚用一组数据向总书记汇报,到去年底,上海已经建立了“9073”的养老格局,全市建成630多家助餐点,220多家社区助老服务社,440多家日间照料中心,5400多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上海的这些措施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解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社会反响很好”。
尽管如此,沈志刚坦言,“我注意到‘十三五’规划中专门有一章谈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块我们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希望能在‘十三五’期间补上这块短板”。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以及子女赡养负担的增加,单靠家庭养老愈发不易。基于此,沈志刚建议政府把发展社区养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养老服务的目标可以设得高一些,达到‘801505’,即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比例能提高到15%,机构养老比例能提高到5%”。对于他的发言,总书记边听边记。
经过调研,沈志刚还注意到,上海有许多老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老年人,不愿意住在养老院里面,而是希望能与三五知己、朋友同事,职业背景相仿的人一起生活。显然,一般的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这些定制要求。
沈志刚因此提议,政府能否在郊区乡镇周边统一规划一批养老小镇,吸引社会资本进来,根据需要建设针对不同人群的居住小区,“这样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有机结合,降低养老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略,“社会化养老需要全社会参与,但政府必须推动”,沈志刚对总书记说。
【朱志远代表】
谈科创和人才,总书记有回应
长期关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教授昨天重点谈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推进科教融合发展”。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
于是,朱志远此次提出:要推进科教融合发展。他认为,这样可以提高科技、教育的有效供给,是推进科创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也说,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
他向总书记提了两个观点:科教融合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活力和原始创新;科教融合能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他讲了一个故事:詹姆斯·罗斯曼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前,就已成为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最初他在上科大只是授课,但看到科研团队在这里共同挑战前沿科学研究,感受到科教融合的氛围,他决定在中科院的装置上开展细胞成像研究,希望打入生命科学的国际前沿,随后他又在张江建立了实验室。
朱志远说,这说明,科教融合吸引了国际一流的人才和研究团队,催生了新的前沿科技创新活力。“现在上科大有3位特聘教授都是诺奖得主,他们在上科大有任务、有团队、有实验室。”
在总书记讲话中,回应说“上海科技大学把诺贝尔奖获得者引进来了,能够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这里,说明科研条件环境是有竞争力的。”这让朱志远很振奋。总书记还叮嘱说:“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不久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式获批。我希望我们能成为科教融合的先行先试者。”朱志远说。
【奚美娟代表】
给青年文艺队伍补一环“再教育”
为了准备5日的发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奚美娟代表昨晚在笔记本上写到凌晨。她想同总书记分享的,是自己多年困惑:当大批年轻的文艺院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用什么使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青年艺术家”?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郑重提出,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这句话非常切中要害。”下午最后一个发言的奚美娟,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关切,“现在这支年轻队伍的成长过程中,似乎缺了一些环节。”
大环境的变化令奚美娟感慨。她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出道”时一般都进了专业院团。这些院团中代代相传的文化氛围,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年刚进上海人民艺术学院的奚美娟,排的第一台戏就遇上一位老演员生病。“但他一次排练都没有缺席,每天我都看到他在女儿的陪同下,打着点滴坚持上台。” 发言时,奚美娟对总书记回忆起这个故事,“就这个细节,影响了我30多年。”
这个故事,审议结束后的奚美娟又讲了一遍。在她看来,传统院团老中青三代朝夕相处的环境,无形中发挥了重要的德育功能。而如今,走出校门之后直接踏入市场的年轻人,却找不到“艺德”方面的引路者。
“更多走市场,是文化事业的一个大趋势,这没有问题,”奚美娟说,“但刚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一下子就冲进文化市场经济的大海,多少会有些迷茫。”
她提起一些青年演员遭受的道德非议,一些年轻人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人们往往就事论事地讨论某某人要不要封杀,但有没有从根源上想想,我们是不是在人的培养上缺了一环?”
奚美娟坦言,市场讲求利益优先,没有传统意义上“言传身教”的人和机构,经纪公司难以承接这个职能。而当市场化成为愈发显著的趋势时,用什么方式填补青年文艺人才“再教育”的空白,以此提升其道德修养、实现品格完成,进而推动文化繁荣代代相承,成为其呼吁关注的紧要话题。
奚美娟特别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列入了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她告诉总书记:真正把文化当民生,“我们很欣慰。”
(撰文: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谈燕、王海燕、洪俊杰、陈抒怡、孟群舒、朱珉迕。题图来源:新华社 。 正文图片:陈正宝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原文链接:http://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