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医生用实践证明着、践行着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理想。今年37岁的医学博士、北大首钢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正记得,自己当年刚考入医学院求学时,曾庄严起誓:“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刻苦钻研……”十余载行医路上,他始终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堪称医术精湛、心怀仁爱、患者信赖的良心医者。
磨砺青春,铸就英才
刘正幼年,父亲左下肢骨折,医生为父亲成功做了手术,当时刘正感受到医生的伟大,能助人去除病痛。高考后如愿以偿学了医,在第二军医大扎扎实实读了五年临床医学。五年的军事化学习给了他对医学知识的启蒙,他决心继续深造。
那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招收临床型硕士的名额只有两个,实力强劲的刘正如愿以偿地考入协和外科学系,导师为我国脊柱外科著名专家沈建雄教授,主攻骨科专业。踏进中国最高医学殿堂的大门后,刘正一头扎进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图书馆,废寝忘食般地查资料、读专业书,一丝不苟地完成临床、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素养和那份矢志不渝、献身医学的使命感,刘正顺利转博士从师于邱贵兴院士,为日后的行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协和的五年,刘正求知若渴地学习、钻研脊柱专业医学知识,认真观摩每一台手术,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在刘正心中,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都在:“每个知识点、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以后碰上了这种病人怎么办?万一给人做手术失误了怎么办?学不好该学的东西就不仅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那是对一条人命的不负责任。”
2012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的刘正来到北大首钢医院骨科,从事临床工作。刘正在硕、博连读阶段完成了实习轮转,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因此他刚到科里即做独立的管床医生。刘正发现,首钢医院脊柱专业技术比较薄弱,他想主攻这个专业领域。骨科主任张光武对刘正的想法给予肯定,鼓励他上水平、出成绩。有了科室主任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刘正工作劲头十足。作为主治医生,他不怕吃苦、勇于付出;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病房、讨论病情、做手术、值夜班。为了扩大脊柱专业的影响,方便患者就诊,他向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无偿加开周六门诊。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刘正医生只要不出差离京,每周六、日照常查房,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这份闯劲和热情,感染着、带动着骨科的医护人员,大家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付出,跟他搭班时即使干到很晚也毫无怨言。在北大首钢医院开放、奋进的工作环境里,在科室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刘正决心开拓出脊柱外科诊疗新局面,“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到首钢医院工作以来的五年间,刘正从主治医生成长为医院里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并任职医院院长助理。他说:“感谢医院给予我工作上的肯定,我将竭尽所能为患者服务、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手术技能 “练功”坚持不懈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正中,是一个人直立的支撑,同时具有负重、减震和运动等功能;一旦脊柱弯了、垮了,人的精气神就没了,这对于个人、家庭都会是无尽的痛苦。行业内有二类手术,医生轻易不敢碰:一是脊柱两端即环枢椎和骨盆骶骨,二是脊柱侧弯,前者怕“做死”,后者怕“做瘫”;所以脊柱外科等于骨科专业领域的“塔尖”。刘正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探索,用“刀客”精湛的技术,竭力为患者避免瘫痪、卧床的悲剧。
到北大首钢医院工作的第二年,刘正遇到了我国脊柱外科顶尖专家陈仲强教授,彼时陈教授担任首钢医院院长。刘正成为陈教授手术的一助,跟着陈教授一起做手术,得到悉心指导。刘正仿佛走进了脊柱外科的实景教科书,接触到不少极限病例,配合陈教授完成了诸多高难度手术,刘正独立手术操作水平得到大跨度提升。
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刀客”刘正每年完成各种脊柱手术近300台,手中的手术刀经常行走在患者重要神经的边缘,稍有不慎,患者就有瘫痪的风险。他精勤不倦、努力钻研,不断加深自己的内功修炼。刘正说:“医生的知识、技能多增长一分,患者受益就增加一分,潜在的风险就减少一分。”
在北大首钢医院“青年医生攀登计划”的扶持下,他远渡重洋去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医学院学习国外脊柱外科的先进技术。学成归来后,刘正给自己加了工作砝码:接受更多的临床实践、更多的学术交流、更全面的病种挑战。他对自己的“挤压”,换来的是高效的产出。去年,刘正为一名81岁高龄的患者完成了一台颈椎骨折脱位一期前后路手术,这是院内第一台此类手术,手术效果完美,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盛赞。他还不断探索新的术式,在骨科推广腰椎微创减压、固定融合术,将脊柱手术常见的十几厘米的刀口缩短到3-4厘米。他与同事们一起成功完成了多例高难手术,创下诸多 “全院第一”,骨科的脊柱类手术也由之前的全年二三十台迅速增长到每年四百余台,病种几乎涵盖了脊柱外科所有种类。
“刀客”刘正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4年来,擅长各种常见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是在腰椎退行性侧弯、颈腰椎微创手术颇有造诣。他有志于成为临床、科研和教学全面发展的学术型医生,除了练就过硬的临床能力,还通过科研、教学工作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来提高学术水平。目前刘正已参与编写翻译著作8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文章2篇,主持着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项目、院级科研项目等。
患者重获健康是对医生最好的评价
一位被刘正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后女患者,腰部4、5节突出的部分已经达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程度,当时患者左腿疼痛,痛苦万分,形容为“此痛绵绵无绝期”。刘正仔细为患者讲解X光片及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给出了通过椎间孔镜的微创手术手术来解决问题的医学专业建议。其后,通过微信方式和患者多次沟通关于椎间孔镜的微创手术过程、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对手术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风险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此,刘正说:“尽医生最大的能力与努力帮助患者正确面对与慎重选择手术,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
为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摘除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手术,由刘正主刀。他将患者腰椎的骨头削出一个孔,把探照头伸进去,再用镊子把突出的椎间盘取出来。手术成功完成后,患者感到左腿有了全所未有过的放松。术后第三天,患者双腿走路自如,感觉身体更利落了。刘正还用微信给出院居家休养的患者发了术后康复锻炼视频,帮助其尽快完全恢复身体健康。患者深受感动,将自己在首钢医院接受治疗的经历写成《一个腰椎间盘突症出患者求医治疗过程的内心独白》的文章、发到网上,告诉患了那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友们”:“不要对手术纠结,我们身边有一群专业、热情、认真、负责的医生;我在首钢医院做完手术后,以前的痛苦没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对主刀的刘正大夫的医术和医德,没说的,因为信任所以信任!”
患者最需要的是值得信任的医生。作为科室的青年骨干之一,刘正满负荷工作。一周三个手术日,他平均每个手术日完成2-3台手术,手术难度基本都是三~四级,短的一个多小时,遇到复杂的、出血量大的手术,至少五六个小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一周工作80个小时,对他来说是“正常”工作节奏。
每周一上午是刘正固定的出门诊时间。遇到术后来复查的患者,拄着双拐或坐着轮椅的病症严重的患者,来北京看病的外地患者,刘正问诊仔细,把医嘱一条条、工工整整地写在病历本上,虽是个小小的动作,却令患者格外暖心。患者家属说:“看大夫这么仔细、贴心,我们心里就有谱了,要不总是不放心。”一位患有严重脊椎脊髓损伤的高龄患者及其家属专门找到刘正看病和做手术,老人刚入院时已无法自主翻身,双侧腕关节和手指无法活动,同时还伴有高血压和心脏房颤,虽然手术风险大,但在刘正和医护人员的精湛手术和精心护理下,老人恢复良好。最近,老人于术后两周来医院复查,已经可以自行端碗吃饭。随着刘正和骨科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各类型、各病情的颈腰椎病患者都可对症治疗,患者在首钢医院得到精心治疗、重获健康,慕名找刘正看病和进行手术的人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普遍反映:“听说他技术好、有经验,这样的大夫让我们对治好病更有信心。”
履行从医誓言,初心从未改变。刘正不仅是首钢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还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助理、外科临床部第三党支部书记、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等职。面对诸多职务、头衔,刘正表示,“恶疾难除常有恨、冰心易负愧无知”,将时刻牢记医生的本职和救死扶伤的天职,在骨科诊疗、脊柱外科领域不断学习,奋力前进,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