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专业介绍> 正文

专业介绍

血管医学科

浏览次数:

科室照.jpg

1.科室概况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成立于2010年4月,是国内首家针对心脏和血管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和全身血管疾病和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维护的综合医学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国内外学术交流于一体。中心病房拥有专属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室、心脏和血管超声室、体外反搏室、Holter、动态血压检测中心、介入中心及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科室医护人员30余人,开放床位39张,年出院人次千余人次,年门诊万余人次。中心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军科技攻关项目,首都十大疾病防治项目,北京市卫生行业自主创新专项等。科室还承担北京大学校本部及医学部的教学工作。科室团队发表论文总数达到 240 篇,SCI 论文 20 余篇,编写专著 18部。科室目前承担临床试验4项,顺利结题1项,在研3项。

科室人员获得国家GCP者共6人,取得院内GCP证书者共8人,临床试验项目组成员均获得GCP证书(近三年,持续更新)。科室内临床试验SOP及管理制度现用为2010年版本,正在进行更新修订工作。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待室(住院楼7楼示教室)、药物储存室(住院楼7楼储藏室)、档案室(门诊楼二楼诊室2)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配置。

2. 学科特色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是具有创新和朝气的科室,是中国首个血管医学中心,血管医学中心防治模式即血管疾病综合防治、血管健康终身管理,其宗旨在于降低由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和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所致的致残及致死性血管事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下设血管疾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血管健康相关专业门诊、病房、介入治疗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部门,从心脏和血管性疾病的早期检测、评估、治疗到终末期血管疾病的诊治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群体包括血管早期结构和功能异常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静脉疾病和血管炎症等患者,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治疗手段包括指导饮食及运动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介入以及手术治疗。

目前开展的工作为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动脉功能及结构评估,如ABI(踝臂指数)、CAVI(心-踝血管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AI(中心动脉压)、运动平板、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监测、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同时还开设了国内首家血管健康评估专业门诊,评估门诊针对的群体涉及亚临床期、治疗期、康复期患者,为其生活方式、诊疗等提出建议及指导。心脏和血管超声可以完成全身血管功能的评估,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静脉、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心脏超声、双下肢动脉、双下肢静脉的检测。上述的血管评价指标均可以在血管医学科完成,并且已经成为血管医学科的特色诊疗常规。由王宏宇主任负责的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领衔者,出版了首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指南,并于2015年提出了新的血管健康分级标准——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血管医学无创评估中心位于住院楼七层,目前开展工作包括:

动态血压:我科拥有20台24小时动态血压装置,可更好的帮助临床判断血压情况。可提供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多个血压测值。ABP检测较少受心理行为和安慰剂的影响,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可检测出隐性高血压。比诊室血压能更好的评价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可以更好的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使血压控制更加理想。所测的全天、白天、睡眠平均血压情况可以更好的预测病人未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测得血压变异度及晨峰血压情况,指导用药及评价预后。对怀疑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可通过多次方便测量卧位或立位血压诊断。同睡眠呼吸监测装置同时使用,可明确病人高血压的原因是否同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有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我科拥有20台动态心电图装置,均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效果同12导联心电图机几乎没有差别,可行以下多种临床检测。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气急、黑曚、眩晕、晕厥、抽搐等)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了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半段程度和危险性,推测预后;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于日常活动的关系;协助和指导临床用药,如: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房颤心率是否控制。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协助指导起搏器类型的选择,评定起搏器的功能及其引起的心律失常。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可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为安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帮助。在我科专业人员指导下,病人可行运动试验,可更方便多次行活动下的心肌缺血检测,相比心电图提高检测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同时应用12导联Holter可更好的确定心脏缺血的部位和危险性。我科可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检查,可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或降低间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有利于判定晕厥等症状的原因呢,推测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我科拥有日本产肢体动脉检测仪2台(型号Complior SP),可完成多个血管参数的测量,可行大动脉弹性指标cf-PWV、下肢肌性动脉弹性指标CAVI、上肢肌性动脉弹性指标cr-PWV的测量,其中CAVI可独立于血压测量,全方面评价血管弹性功能,评价血管相关疾病预后。可行上下肢ABI测量,无创早期检测下肢及动脉狭窄及评价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可完善四肢测血压测量,早期评价双上肢狭窄情况及严重度,帮助临床判断血管疾病预后。可行中心动脉压检测,中心动脉压的变化目前认为比肱动脉更能预测高血压病人预后和治疗效果。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是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伤性首选方法。应用超声技术,前后两次测量上臂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频谱,FMD=(充血后内径-基础内经)/基础内经,正常值FMD>10%。FMD检查与动脉硬化检查一样,作为血管病变早期评估指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起始环节,由于几乎所有可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均以内皮功能障碍为初始致病环节(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衰老等)。内皮功能障碍和早期血管病变是可干预、可逆转的,因此其临床检测、系统管理和有效干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价值更高。

2014年5月,介入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秉承了以预防为主,建立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位一体的血管医学中心思想下成立了。配备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1台(日本东芝,INFINIX VC-1)。目前开展的诊治工作主要涉及动脉、静脉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是由各专业医生一起合作完成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术前患者、术后患者、术中患者的全程检测、监测、管理,并严密关注相关疾病的影响关系的综合病房。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诊治:包括髂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的介入诊治;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治;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的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溶栓治疗;介入造影及评估血管结构、功能的诊治。

血管医学超声室位于住院楼七层,超声室配备:EUB-7500及LOGIQe超声诊断仪,系统主机及超声工作站。专攻心脏及血管的超声评估,涉及:超声心动检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颈部血管超声:包括颈动脉、椎动脉以及颈部静脉系统;全身周围血管的超生评价:包括双侧上肢和下肢的动脉、静脉血管;腹部动脉、静脉系统:包括腹主动脉、双肾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肾静脉等。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非介入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绿色治疗,自然疗法”。是通过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压力和血容量,从而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增加;心脏收缩期,外周阻力急剧下降,有利于心室的射血,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影响血液流变性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重要器官的侧枝和吻合口的开放,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目前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日本、新加坡、沙特等国也普遍采用体外反搏这宗治疗,它也被欧美心脏病协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纳入“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防治指南。体外反搏也被证实对治疗心肌梗塞、糖尿病、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男性性功能障碍有重大疗效,对久坐不动人群预防血栓和以及帮助健康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延年益寿作用非凡。

开展血管介入治疗工作,由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李天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高健副主任医师领衔,血管病变介入诊疗能够完成外周动脉的介入手术,包括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治,如髂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此外科室成功开展动脉血栓疾病的Rotarex旋磨、药物洗脱外周球囊导管、下肢静脉曲张的腔内 射频消融微创治疗等先进介入治疗技术;科室团队还进行颈总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窃血综合征、肾血管狭窄的诊治,腹主动脉、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还开展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局部静脉血栓抽吸、定向溶栓技术等。 由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王吉云主任医师、杨胜利主任医师、王雷主任医师、马志敏副主任医师领衔,进行常规心脏和血管内科的诊治以及介入治疗,包括充分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的介入、起搏器置入、电生理检查,以综合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服务;科室团队开展床旁漂浮导管、床旁临时起搏、床旁IABP,进行心脏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治,为危重及介入术后患者保驾护航。

积极推动血管医学院校教育发展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2011年9月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医学院校率先开设《血管医学》专业课程。2014年9月国内首个以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血管探秘》公选课率先在北京大学(校本部)非医学专业领域开设。2014年12月国内首个针对血管医学专业领域的二级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王宏宇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2016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教研室,成为国内首个血管医学二级学科教研室。 从2004年开始王宏宇主任创办了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血管领域的专业学术大会——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CCVM),并成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迄今已成为该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已成功举办15届(2004年-2018年)。2008年起,将我国的血管病变早期防治经验介绍到欧美,得到国际认可。项目组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介绍中国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及模式,分别应邀在日本血管代谢会议、韩国血管研究年会、美国高血压年会、欧洲高血压年会、亚太高血压年会等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引起欧美同行的高度关注。目前血管医学中心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日本东邦大学以及国内众多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诊疗工作中共同协作发展。

3.研究者简介:

专业带头人王宏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兼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和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医学》、北京大学《血管探秘》课程教研室主任。2000-2002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并就职于心血管内科工作。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和早期预防,血管疾病临床药物和介入诊治,血管生物学及其相关转化医学和人工智能心血管疾病预警的研究工作。2004年作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负责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组织制订了国际上第一个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并在全国推广实施,同年发起举办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学术年会并担任大会主席(2004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2010年4月创建了我国第一家血管医学专业临床诊疗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确立了我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协作的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新模式。2011年6月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率先开设《血管医学》专业课程,2012年主持发布了中国《血管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14年9月《血管探秘》课程正式作为北京大学公选课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目前已发表学术文章240余篇,主编我国第一部血管医学领域专著《血管病学》和中国血管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共8册),并主编《血管病变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主译《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和《血管医学》等著作18部。全军“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血管早期病变基础与临床”项目负责人。首都十大疾病防治项目“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推广”、北京市卫生行业自主创新专项“北京地区血管病变高危人群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预后价值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可信强智能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和北京市卫计委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系统管理模式等项目课题负责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首届北京大学“临床医疗奖”获得者。目前担任国际血管健康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Vascular Health,ISVH)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主席,美国高血压学会(ASH)会员,2012年5月当选为美国高血压学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FASH),并成为其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专家,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会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学分会血管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工程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特邀专家,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卫生技术职务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