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健康时报】2019-6-13春华秋实三十载,初心不忘谱华章——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外科临床部主任冷建军

浏览次数:

人类的历史,堪称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病痛,浩瀚如繁星,阻挡着生命的长度。而我们对抗病痛的手段由伊始的苍白无力到如今的自信从容,归功于一代代优秀医学人的不懈努力与精神传承,他们以介微之身延展了历史的长河。由此,医疗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亦能生生不息。

冷建军,我国肝胆外科新一代优秀继承人。怀揣为亲人谋健康的初心扎根医学研究第一线,三十余载,笃定坚韧;以过人之智始终瞄准医学前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盛年之姿筹建精诚合作、团结一心的高质团队,助力北大首钢医院肝胆胰外科成为国内外一流肝胆外科;以春风化雨之心,活跃于临床与学术传播两大阵营,为我国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丰碑无语,行胜于言。他在行医之路上摒弃浮华,躬身垂范,谱写了砥砺奋进的新华章。

深耕肝胆第一线,手术刀里出新生

据现代医学统计,约有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肝转移,伴随癌肿的扩散而失去生命。冷建军就遇到了这样的一名危重患者,病灶多达17处,肿瘤几乎像“满天星”占据整个肝脏各个部位,经过仔细评估发现肝脏左外叶上仅有两处小的转移灶,如果将肝脏右侧三个区域切除完整保存肝脏左外叶有可能达到R0根治手术的目的。但是经过影像检查测算,肝脏左外叶体积达不到病人生命所需要的最小体积值,况且还有两个小的转移病灶需要剜除。经过反复的手术前推衍,冷建军决定采用ALPPS术式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我们知道肝脏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如果将手术分为两期手术,第一步,通过结扎患侧门静脉分支,阻断肿瘤血液供应,再彻底将肝脏左右叶劈开,隔断肿瘤侧肝叶和健侧肝叶间血流交通,完成一期手术。由于大量的血流及营养因子进入预留侧肝组织内,可快速诱导剩余肝组织增生。第二步,术后1~3 周用CT检查了解剩余肝组织增生情况,计算预留剩余肝体积,达到目标值后,择期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最终手术大获成功,北大首钢医院也成为国际仅有的几家能成功完成此术式的医疗中心。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春华秋实三十余载,冷建军在肝胆胰领域深耕细作,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必须立即急诊手术,否则不只是胎儿难保,孕妇也会有生命危险!”。2018年7月,发病一周,已辗转多家大医院未能解除危机的徐女士慕名找到冷建军。面对这位已怀孕28周、38岁且罹患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囊炎和重症胆管炎患者,冷建军临危受命,针对检查结果,当机立断: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怀孕28周,子宫底已在肚脐上方三横指,庞大子宫挤压腹腔,可支配操作空间异常狭小,开腹手术尚且困难,腹腔镜操作更是难上加难!出于对冷建军专业技术及人品德行的信赖,麻醉科、妇产科、普通外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和肝胆胰外科临时组成多学科手术团队紧急待命,准备“夹缝抢命”。最后冷建军主刀,多科室通力合作完成了这台集高难度与高风险于一体的手术。手术中发现病人胆囊已化脓穿孔、形成局限性腹膜炎,胆总管多个结石造成胆道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冷建军主任稳妥细心地操作,实施了腹腔镜下穿孔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且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术后顺利恢复。两个多月后,原本“命悬一线”的徐女士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婴儿,母子平安。新生命的呱呱坠地,印证了冷建军临危不乱下的果敢与无畏,也让这台手术成为行业典范。

事后,同事们怀揣多个疑团询问冷主任人家那么多医院都没敢下决心手术,你怎么就敢立即决定手术?而且是腹腔镜微创操作?而且还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冷主任淡然回答:孕妇手术,一身两命,哪个医生遇到也不会轻易决策。首先是感谢患者及家属对我的充分信任和理解配合,让我有“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的底气。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危重状况,只有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才能缓解病情,否则待到病人出现感染性休克就可能失去机会。开腹手术对于一个孕期女性是一个潜在危险,随着胎儿的生长,腹部不断增大,势必导致腹部伤口的愈合不良甚至直接裂开,后果将不堪设想。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型管引流是手术常规,对于这个病例,我们在结石取除之后通过胆道镜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良好,通畅,在确认结石取干净后,采取了一期手术缝合,没有留置T型管引流,是考虑到T型管引流会引起大量胆汁流失,电解质紊乱以及孕妇营养不良,而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育质量。所以我们对于危重病人的考虑要从抢救治疗开始,制定系统全面的最佳治疗方案,除了确保手术成功之外,还要考虑手术之后的效果。这就是冷建军主任对待病人的认真、担当与责任,每一步都走的谨慎稳妥,而又前景光明,总是以回春妙手把患者的悲观和失望成功转化为乐观与希望。

奔赴基层与西部,学术传播无止境

2016年,国家正式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概念。紧接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的宏伟构想,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诊疗体系的完善又一次成为业内共同课题。在这之前,因6年县级医院的工作经历,冷建军深知基层医院的“苦”与“难”,曾跟随单位数十次“下沉”至革命老区和基层部队医院。怀揣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十多年来北上新疆内蒙,南下贵州安徽,开展实践教学,深入救治一线。特别突出的是在支援我国西部贵州工作期间,帮助当地铜仁地区医院德江县等多个县级医院开展了肝切除术、高位胆管空肠吻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胆道镜检查技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及微创手术,短时期内显著提升了当地的肝胆外科水平。谈及那段经历,冷建军主任仍感慨万分。铜仁,地处贵州东北部,属武陵山区腹地,东临怀化,北接重庆,堪称“黔东门户”。可就这地理要塞,却是国家级贫困区,孩子没有鞋,只能光脚在山区奔跑;患者没有病号服,只能穿家常衣;医务工作者没有高技术者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切都让冷建军主任心生不忍,一再推迟归程日期,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倾囊传授。

为更大范围地传播肝胆胰科研成果及相关疾病的防范措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冷建军承办学术会议、编撰医学专著、开展科普讲座、参与现代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热情解答患者疑惑,以切身实践诠释着一名医者的仁心。而这一切的所作所为,皆源于他学医的初心。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多年以前,在医学技术落后、医疗意识淡泊的村庄,村民因病致死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不争的事实让冷建军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妹因小儿麻疹夭折离世时的遗憾与不甘。正是这痛彻心扉的经历,他笃志学医,高考所有志愿全部填报医学院。1983年,冷建军如愿成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全身心沉浸在书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县镇医院做了一名普通外科医生,一边服务家乡父老,一边不断“修内功”。历经六年锤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优秀医者。同时他更加深切地意识到很多复杂多样的病例以现有技能难以回馈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走出去”!他毅然报考专家学者云集的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开启了硕博生涯,师承我国著名肝胆胰专家董家鸿院士、韩本立教授,并得到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的多年教诲。回顾从医路,他从小山村走来,在条件恶劣的年代一腔孤勇、始擎理想大旗不断攀登医学这座高山。无疑他又是幸运的,得名家指点,恩师扶持,终于把“修内功”与“走出去”合二为一,成为了一名出色医者。

三十多年中,由冷建军主刀的代表性手术多达二十种,他在原位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等手术上有多项创新改良。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开展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率先在国际国内应用“混合现实”手术导航技术成功施行复杂结肠癌术后转移病例的联合脏器切除根治术……冷建军说秉承精准医学理念,探寻“个体化定制”医疗模式,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谋发展,是医者本能。诚如是,三十年光阴弹指间,他始终坚守肝胆胰研究及科普前线,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传承“高、深、精”医学精髓,扶植新生力量,把从良师身上学到的“性命相托,永不言弃”的行医精神落在了实处。

不可否认,肝癌、肝胆管结石、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这些令人惊惧的字眼仍然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杀手!我们渴望健康、我们渴望新生,而能够给予我们的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医疗一线的医务者,他们用灵活的双手为生命勾勒出一张张崭新的蓝图。正是有像冷建军这样医术精湛、“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拳拳爱患者之心的医者,我们才有理由笃信健康与新生就在眼前。

人物简介:

冷建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外科临床部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先后师承我国著名外科解剖学家陈维佩教授、著名肝胆外科学家韩本立教授、董家鸿院士,并得到我国肝胆外科创始人、“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多年的亲切教诲,从事腹部外科临床30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秉承精准医学理念,是我国肝胆外科新一代优秀继承人。在肝胆胰脾及胆胰十二指肠结合区域良恶性疾病、结直肠癌肝转移、肝胆管结石病、胆管囊状扩张症、肝胆胰微创外科和肝脏移植等诸多领域均有较深厚的造诣。在国内外公开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译著11部。主持与参加卫计委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8项。参加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8年制本科教材以及器官移植题库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