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7月8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部14楼,安宁疗护中心A13病房。
“我妈妈有时会神志不清,你说她会不会把我认成别人?”
“不会的,别多想,你一定是阿姨最后一个忘记的人。”
对话者是癌症晚期病人家属宋扬和护士银婧。听了护士的回答,宋扬的泪珠开始在眼里打转。
查房流程结束后,银婧合上病情笔记准备离开,临走时笑着对宋扬的母亲说:“阿姨,您今天真漂亮!”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宋扬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安宁病房,这种温馨的场面很多。“我妈妈病房的主管护士银婧属于开朗活泼型,遇事处理灵活,与病人沟通亲切有礼,我妈妈很喜欢她。”
而在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多位癌症晚期患者和他们的家属都发自内心感谢这些护士,“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是这些白衣天使,让患者得到了更多爱与陪伴。”一位家属说。
银婧说,能让患者在生命晚期得到温暖并有尊严地离开,是安宁疗护中心医护人员的终极使命。
笑容是每天第一份礼物
不仅银婧爱笑,她说安宁疗护中心的9名护士工作时都是微笑着的,“我们本来就喜欢笑,微笑也能让病人感到亲切、轻松。”
早上8点,早班护士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换好工作服,第一件事是对各自负责的病房进行“扫床”。
“扫床”是整理病人床铺,为病人翻身、做基础护理、查看皮肤等。结束后,护士长孙文喜会带领交班护士和接班护士一起“转”病房,在床头进行工作交接,早晚班护士交流病人病情、特殊变化及夜间情况,也会和病人进行沟通。
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流程,在宋扬看来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每天早上,她们一进病房,我和妈妈就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护士们脸上的笑容就是我和妈妈收到的第一份温暖的礼物。”
转完安宁疗护中心的14间病房,孙文喜会对护理工作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当天的重点工作和注意事项。之后,护士们开始对负责的病人进行治疗。
说是治疗,其实是一些常规程序。银婧会推着治疗车,为病人输液、换药、测血压血氧和心率。面对床上的病人,她会询问他们前一晚的睡眠情况,“我们还会观察病床的高度是否合适、呼吸是否顺畅。”
如何让病人欣然接受这些简单的治疗,也是银婧和同事们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由于输液时间太长,宋扬的母亲对输液有些反感,急起来会冲她发脾气。宋 扬说,在进入安宁病房前,她只能要求肿瘤科病房的护士马上撤掉输液管。
但在安宁病房,银婧总是笑眯眯地耐心劝说:“阿姨呀,咱们平时吃的食物不够,输液是为了补充营养。您再输一会儿试试,如果实在不愿意坚持,咱们再想办法,随时喊我过来。”
“往往哄着哄着,又输进去多半瓶。”提起这些细节,宋扬对安宁疗护中心的护士们充满敬意。
生命里最后认识的朋友
“银婧,你外卖订什么?”午后1点,护士站里的护士问刚从一间病房出来的银婧。
“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帮我点一份。”说话间,银婧推着治疗车快步走进另一间病房。
在安宁疗护中心,护士们的午餐总是随便点些外卖,这已经成了常态。因为如果正常到食堂用餐,算上排队打饭、吃饭、等电梯的时间,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
“点外卖就可以省出这个时间,如果期间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可以随时到位。”银婧说,由于安宁疗护中心病人多且状况复杂,“一旦病人和家属需要护士,我们却因为吃饭这点小事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情绪有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2017年3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正式挂牌,那时银婧还在医院肿瘤科工作。对于安宁疗护,她当时还没有概念。
银婧2009年成为一名护士,在肿瘤科工作多年,早已习惯了面对各种“痛苦”的病人。但在肿瘤科时,她更多的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一般不会和病人及家属深入沟通。
进入安宁疗护中心后,温馨的装饰风格使她眼前一亮,她发现这里的护理工作虽然也要按时查房、用药,但更多的是针对病人和家属心理层面给予宽慰。
在银婧看来:“安宁疗护提供的服务,不是为了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而是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改善生命结束前的生活质量,让每个生命都带着尊严离开。”
“后来,我意识到应该和病人成为朋友,贴心的朋友该做什么,那我就做什么!”通过单位的培训和自身积极的学习,银婧现在已经适应了安宁疗护中心的工作,而且越来越喜欢。她觉得,能成为病人生命里最后认识的朋友,很幸运。
“妈妈每况愈下,我有时会向银婧咨询妈妈未来身体、情绪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她的解答对我很有启发。有了这些贴心的护士,我觉得自己不孤单了。”宋扬说,如果是在家里照顾妈妈,自己一定会面对许多棘手的问题,会感到无助。
家属比病人更需要温暖
“爷爷,您下楼一定要拿上手机。”“爷爷,您一定要记着戴上病人手环。”“爷爷,要不我去帮您买吧!”
中午,住在A11病房的84岁老人李恩军(化名)换下病号服,准备出去买炸鸡排。经过护士站时,银婧和同事们不停地提醒。
李恩军几年前患上了前列腺癌,得知治疗无望后,他选择住进了安宁病房。虽然疾病日渐严重,但眼下生活还可以自理,他经常独自行动。
李恩军告诉记者,护士们每天都陪他聊天、开玩笑,让他很开心,就像在家里一样。“这些孩子每天爷爷、爷爷地叫着,真诚地和我说话,有时候真的可以减轻身体的疼痛感。”
但在安宁病房,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像李恩军一样,可以独立活动。14间病房里,更多是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他们躺在床上,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病情的恶化让这些病人极度情绪化,经常发怒、喊叫。”银婧说,遇到这样的病人,她们一方面依然微笑着护理病人,另一方面会主动安慰病人的家属,“这个时候,家属往往比病人更需要温暖。”
在安宁疗护中心,护士们更容易受委屈。进入安宁疗护中心工作前,银婧听到过不少护士被家属无端埋怨的事情,对她触动很大。
银婧告诉记者,护士遭到埋怨会感到委屈,但对于家属她也充满同情,“希望他已经从痛苦和挣扎中走了出来。”
目前,已有近400名癌症晚期病人在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离世。每次有病人离去,银婧和同事们都会难过好一阵。但她们坚信,这些逝者在生命的最后时间是有尊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