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识
冬病夏治三伏贴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东汉《四民月令》有云:“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意思是说过了处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准备换季的衣服了。
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的、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天干地支日法”确定。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也可以用“夏至三庚”来表示入伏的日期。“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冬病夏治
易于冬季发生的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阳气不足,同时感受外来寒邪而发生的。可以看出此机体阳气不足为发病的根本原因,外来寒邪为诱发因素。
“冬病夏治”针对这类疾病的发病病因,利用“三伏”期间全年气温最高,人体也进入了阳气最旺盛时期的特点,进行扶助阳气的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增强抗病御寒能力、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
三伏贴
炎炎夏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如约而至。大疫之年重在防,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的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夏至后的三伏天期间进行治疗的,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适应症及贴敷时间
三伏贴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春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过敏性鼻炎
3.小儿及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2020年三伏时间
初伏 7月16~25日(农历五月廿六至六月初五),10天
中伏 7月26日~8月14日(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廿五),20天
末伏 8月15日~8月24日(农历六月廿六至七月初六),10天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的禁用人群
1. 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2. 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3.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4.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5.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