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坚守25个昼夜,奋战在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白衣战士

浏览次数:

新发地和石景山万达,曾在一个多月内牵动着千万北京人的心。疫情反弹之际,我院6位青年骨干再次执甲出征,赴石景山区集中医学观察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大家用实际行动为首都的疫情防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筑了一道安全的防线。 

王涛_副本.jpg

王涛,此次集中医学观察点医疗队队长,统筹协调各项具体防控工作。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时刻用着“一万”的努力全力防范“万一“的隐患。有一次,两位工作人员不小心把在污染区使用过的N95口罩带进了清洁区,虽然平时大家关系不错,但他丝毫不留情面,严厉批评了两人,从此观察点再无类似事件发生。一位女士不听工作人员劝阻,非要将外卖奶茶送进房间。王涛耐心解释:“首先,这里规定是不允许随意把外面的食品带进来的,尤其是可能造成消化道反应的食物,以免误导诊断。如果您坚持要带进去,我们必须使用消毒剂彻底把外包装进行消毒,那您这杯奶茶可能也就无法喝了,希望您能理解和配合我们,共同做好首都的疫情防控工作!”合情合理的答复让女士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放弃了自己的请求。一位留观人员健康出现异常,尚无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值班人员正犹豫需不需要进行排查时,王涛正好走过来,他详细了解完该人员的病情后,根据经验果断联系了区疾控中心,他说只要有一丝可疑的情况,我们就不能心存一丝的侥幸。

褚苗苗_副本_副本.jpg

刚刚在今年“5·12”护士节被评为“北大医学部优秀护士”的心内科护士褚苗苗,正在家中休婚假,得知医学观察点的任务后,她跟护理部领导表示“我可以”,并迅速赶到医院,迎接任务。在隔离点,防护服、护目镜、双层手套等防护措施一样都不能少。她负责整个工作组23人的防护及消杀培训,手把手指导大家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监督每个人严格按照既定步骤操作,确保万无一失。每天早晨她都是第一个出现在工作区,她要单独进入隔离区消杀前一晚进出房间人员污染的楼道。有时湿透的衣服未干,又要再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开始新的工作。善良、尽职、耐心是她留给许多隔离观察人员的最深印象,大家身体不适时总喜欢点名苗苗,但她从无怨言。

尹李虎_副本.jpg

尹李虎,中医科医生,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经验丰富。接到任务通知时,他刚刚回到延庆岳母家,但二话没说就立刻赶回北京。他负责隔离观察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中医药预防工作,同时协助查房、处置隔离观察人员突发的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他热心为观察点的工作人员量身定制了保健方案,指导大家进行穴位按摩、简单气功,增强体质,缓解焦虑,大家亲切称其“尹太医”。人手不足的时候,他也会身着防护服,和护士抢着去背那个40余斤的消杀桶,做好消毒工作,说也要体验一次“高原反应”。

曹海双_副本_副本.jpg

曹海双,麻醉手术室护士,负责物资管理和各种表格制作,是医疗队的“大管家”,把各种防控物资整理的井井有条。工作队撤离那天,大家一起整理物资,发现还有好几包未开启的防护面屏,原来每天及时规律的消毒重复使用,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各种繁杂的报表,也让双双成为医疗队低头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以致成为她颈椎病疼痛复发的原因,“大表姐”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郝樱那2_副本_副本.jpg

郝樱那,骨科护士,负责体温和健康监测,她微信里有几十位医学观察人员。为了记录完整他们每天的体温和健康情况,她有时要不厌其烦的电话询问和提示,有时也会在深夜或凌晨收到被观察人员发来的语音,她不顾休息,认真做好每一次记录。有时被观察人员也会发来一些抱怨的话语,她就兼职心理医生,都会和他们聊上几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她还是医疗队里的采血“大咖”,多复杂的情况往往也是一针见血,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李丽荣_副本_副本.jpg

李丽荣,产科护士,负责信息联络与上报,听起来是个轻松活,却是很辛苦的。她要在每天清晨6点前向区疾控中心上报观察人员的详细信息,自己定的5:30的闹钟从来没响过,因为她总在5点左右就醒了。她每天晚上还要打印第二天采样人员的名单及房间号,贴在采样管上,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她还是一位手工高手,利用各种废弃的纸箱和塑料盒制作成了标本托盘和固定器,不但节省了工作成本,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微信图片_20200730094815_副本1.jpg

整整25天,他们远离家的温暖,穿梭在一道道走廊之间,奔走在一间间隔离病房,圆满完成157名医学观察人员的隔离任务。医护人员每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科学严谨的管理,让每一位隔离观察人员都倍感安心,如沐春风。“谢谢你们,我们要回家了,你们也要保重啊!”隔离人员的话语让每位白衣天使心中都充满了温暖,也成为大家不断前行的动力。(宣教中心/中医科 尹李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