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外科主任
中国微创保胆领军人物
颐者有成·杏林春暖奖 获奖人
他是国内内镜微创保胆技术的学科带头人,对生命饱含敬畏,对医学赤忱热爱。
有人说,医生是介于人与上帝之间的职业。他说,他只想尽自己所能治疗每一个病人。
Q1: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医疗行业?
A1:我开始记事,是大概1965年的时候,当时咱们国家经济还是不太发达,尤其是医疗上,老百姓看病难。
我是北京人,住在北京郊区,从小就觉得看病太难了。当时医院也少,看病要排长队。我印象特深,70年代初的时候我在首钢医院看病,要早上起来六点去排队挂号,看个病要大半天。
所以,从我自己的经历出发,我就告诉自己:如果能上大学,我一定要学医,改变老百姓看病很困难的这种状态。
幸运的是,我高考就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那会还叫北京第二医学院。那时候是1978年,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考试比现在难,我们升学率大概能到10%就不错了,一个班也只考上了四五个。
Q2:您那个时候选择的是哪个专业?
A2:那个时候没什么专业的概念,就叫医疗系。大学毕业以后就把你分到医院来,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等,这就要分专业了。
我毕业以后直接就到首钢医院,每个人来时候要填个志愿,看我们愿意到哪个科里去。我那时候分到外科了,那是1983年的事情,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我也算是个老首钢医院人了。
Q3:那个时候首钢医院是什么样的?
A3:那个时候首钢医院在北京就很厉害了。当时北京市整体医疗不太发达,石景山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只有一家首钢医院,其他医院在当时还是很小的一个门诊部。
首钢医院建院已经将近90年了,从1958年开始就是北京大学的教学医院。北京大学的老师们带学生来实习,包括我的老师,也是当时来过首钢医院实习。
所以,在五六十年代,首钢医院有一个外号,叫“北大医院分号”。
Q4:您到了首钢医院以后,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专门在微创保胆领域呢?
A4:那是1985年,我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当时我的老师——北大的外科教授张宝善教授,他介绍了胆道镜技术。这个技术是张教授从日本学习的,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引进。我觉得这个技术不错,想要去学习。
后来,张宝善教授一直带着我们研究胆道镜的技术。1992年,张宝善教授在我们首钢医院做了全国第一例微创保胆手术。
然后我就一直坚持把微创保胆这个技术干下来。一开始确实不太容易,因为早期很多病人不太认可新技术,但是科室和医院很支持。
慢慢地,病人越来越多。2000年以后,从一年三五十例到一二百例、五六百例,现在每年1000多例。经过技术的不断改进,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好,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病人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镜协会副会长。我们还组织了很多学术会议,被公认为是微创保胆领域的全国最高水平。
关于内镜微创保胆,点击查看↓ ↓ ↓ :首颐医疗旗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负责起草新版《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
Q5:在您的职业生涯里,影响深刻的一次手术?
A5:那是1992年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那是一个国家运动队的跳伞运动员,得了胆结石以后去了好多医院,医生都要切胆。但他的教练说切了就不能跳伞,必须得转行,所以病人一直不肯切。
那个时候我的导师张宝善教授已经发明了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遇到这个病例也很激动,跟我说,这个手术咱俩一起做;我说,要是出了问题我刘京山一人负全责。
但是病人告诉我们:“就按保胆去做!我知道有风险,出了问题大不了再切。但没试过就切,断送职业生涯,我不甘心......”
那是张宝善教授和我首次合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圆满成功。
Q6:对于科室的发展,您有什么规划?
A6:现在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微创保胆手术。我们现在计划开展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
未来,我们希望开展更多的微创技术,特别是微创胆道外科技术 ,譬如胆道子母镜技术、胆道射频技术,可以治疗更多的病人,也希望首颐医疗集团为我们打造更广阔的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