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首都建设报】2022-5-20 【国企战疫】北大首钢医院白衣天使用实际行动描绘抗疫画卷

发布时间:2022-05-20 16:34:07 来源: 作者:首都建设报 谢峰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今年五一假期,来自北大首钢医院的护士魏放和爱人终于举行了推迟三年的婚礼,相比宾客满座的仪式,这次二人决定举办“云婚礼”。2020年至今,因为疫情魏放的婚礼已经推迟两次,本来计划今年五一假期举行仪式,但是北京疫情再次来袭,魏放主动参与到社区核酸采集工作中,和爱人商量后决定采用“云婚礼”向亲朋好友展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和魏放一样,来自北大首钢医院的护士和医生在今年4月开始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牺牲了许多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讲条件、克服困难,在新一轮疫情中挺身而出,参加各项院外疫情防控任务和院内各项医疗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描绘了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生动画卷。

统筹组织让防疫忙而不乱

5月12日上午十点,医务处处长陈新正在办公室整理前一天参与核酸采样任务医护人员情况,突然桌上的电话再次响起:“我是区卫健委医政科,现在海淀区出现疫情,防疫人员不足,你们调集队伍尽快赶往现场,具体联系人……”“收到,我们尽快安排人员物资按时到岗。”电话这边陈新笃定地说。

一个月来,这样的电话和工作安排已经成了陈新的家常便饭。“全市疫情压力大,特别是多个区出现防疫人员不足的情况,我们先后多批次安排人员前往重点区域参与核酸采集任务,有时候从接到电话到人员出发,不到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陈新说。

她的这份自信来自于北大首钢医院的提前谋划,系统组织。4月下旬疫情来袭,医院所在的石景山区也受到影响,但应急绝不能忙乱,这是该院坚持的原则。

结合疫情变化,该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院内管理和院外支援的工作方案,随即对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了多轮实操演练,比如有疑似病例在发热门诊就诊如何处理?封控区人员来院如何接诊?物资储备和调运流程如何设计等等,一系列工作在院内悄然开始,有序进行。

对护理部主任左晓霞而言,管理着近700名护士的她更是将各项院外、院内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科室的护士长身上,“护士是接触病人最多的群体,特别是一些操作也都是由护士来完成,大家只有做到对标准谙熟于心才能在院内和院外工作中安全高效。”左晓霞说。

同时,该院领导按照网格化管理每周对院内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医护人员时刻紧绷防疫这根弦;除发热门诊外,门诊医护人员也全部佩戴N95口罩,并穿着防护服进行日常工作,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安全;下沉支援的物资组织、人员协调、对接沟通等工作全部纳入防疫制度中,该院也做到责任到人到岗。

一系列严谨细致的措施下,北大首钢医院不仅实现了自身院内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始,支援社区的人员安排和物资调配也井然有序,特别是应对跨区支援时,更做到了迅速集结出发。

5月12日中午1点,所有人员物资全部准备完毕,此时距离接到信息只过了3个小时。

解决病患诉求防疫不隔心

面对疫情,特别是封控区的居民,很多人是避之唯恐不及。但对北大首钢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石景山区的多个封控小区居民也有大量的就医诉求。“防疫不隔心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要让封控区有困难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更是我们白衣天使的职责所在。”陈新说。

在陈新的手机里,孕产妇群、透析群、化疗群等针对特殊病患群体的微信群内,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对接,“我们针对封控区的这些特殊群体建立了微信群,将区卫健委、社区书记、医院医护人员纳入其中作为日常信息沟通的平台,第一时间了解病患需求。”陈新说。

其中孕产妇群较为特殊,每次有任务时,该院都会把孕产妇拉进群里,由医护人员和孕产妇直接沟通。“闫女士,你今天到了医院从这个门进,然后走这边的坡道乘坐这部电梯到五层,出来后右拐走到头再左转,进入这个房间,我们医护人员在这里等你,路上慢点,不着急啊……”

这段话来自陈新录制一段视频,“相比透析和化疗的病人对流程比较熟悉,孕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不太稳定,我们需要对她们进行特别的疏导,确保她们能准确了解就诊的环境。”陈新说。

5 月 2 日,某封控区内,情绪焦急的闫女士给社区报备自己已经超预产期的情况,同时给北大首钢医院产科打去电话:“医生,我被封控了。”接到电话后,产科主任夏义欣制定产科入院时间和封控期间胎儿安全监测、母亲安全监测方案,把闫女士拉入微信群,并向医务处报备情况。

当天晚上,医务处、产科等科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封控区孕产妇的转运和绿色通道接诊流程进行再次梳理,启动准备好的隔离病房和隔离产房,明确了专人对接等细节。5 月 5 日10 点 08 分,一声清亮的啼哭声在医院隔离产房响起,一个体重 7 斤 4 两的女宝宝顺利诞生。陈新和夏义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宝宝的平安降生,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看着健康的孩子我们再忙再累都是值得的。”陈新说。

百万人次核酸检测井然有序

北京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后,时间紧,任务急,护理部主任左晓霞每天早出晚归,最长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开展20余天,她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常规4:50来到医院安排第一批100余人的采样队伍出发,随即安排第二天23个点位的采样工作。

每天清晨,护理部统筹支援任务的的第一件事便是从清点支援任务的防护物资开始。“我们无论是支援一线还是在院内,防疫物资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疫情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新物资供应,做好物资的准确补充使用既是对防疫负责,更是对医院负责。”左晓霞说。

在陈新看来,如今每天的防疫物资已经步入正轨,但最初的那几天让她终身难忘。疫情来袭突然,作为医疗机构及时应对更是分内之事,但常规的医疗工作和应急之间的转换也必然经历衔接期。

陈新记得自己第一天调配物资时和同事们从早忙到晚,由于奔走一天,大家的双脚都酸胀不堪,最后陈新索性穿着拖鞋在现场继续忙碌,原本给人干练精致的她第一次留下了一张自己穿拖鞋的工作照。

“这次抗击疫情中,护理团队中很多人和事儿都让我们极为敬佩和感动。”左晓霞说。

今年55岁的刘巧云6月1日将正式退休,本该开始享受退休时光的她面对疫情第一批就报了名,整个五一假期四天都是战斗在一线核酸采样的岗位上。刘巧云说:“作为护士长,疫情时期病房管理的任务尤为艰巨,所以自己就利用节假日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同事也说我该退休就别去了,但我觉得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这个时候更应该发挥我们老党员的带头作用。”

“我们核酸采集的任务点位共有23个,加上临时增加的点位总计近30个点位,还不包括临时派出支援的工作。每个点位带队的都是各科室的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担任,不仅防疫责任重,与社区和街道对接的工作量也十分巨大,这需要她们丰富的经验。”左晓霞说。

但是让她欣慰的是,所有科室的护士都主动积极参与防疫工作,体检科的大量工作在上午,科室护士长李景芳找到左晓霞:“上午我们去不了,下午的工作就多排给我们一些吧,我们能够协调好。”

手术室的王思亮、王敏、孟庆辉,普通外科一病区的王建芳,泌尿外科的杨燕,产科的姚爱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唐明,血液免疫科的郭莹等许多护士长几乎每天都参加核酸采样的带队任务,全院各科室的护士长积极调配人力驰援一线,有力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唐明和孙远两个护士长更是将孩子送到父母那里,全身心投入到院外院内的工作中。

作为优秀护士长,郭莹、杨燕、王建芳在自己带组出任务的同时,对本科高年资护士进行现场培养,让她们具备独立带组的能力。“我们近30个点位每天都会换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足够多具备带组能力的护士,能够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护士长们培养的护理骨干,给我们缓解了不少工作压力。”左晓霞说。

无论是支援一线进行核酸检测,还是在本院核酸检测,每一名参与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都非常大,特别是居民集中采集核酸时,半天内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酸痛让很多医护人员休息时胳膊都抬不起来。

即便如此,没有一名医护人员叫苦叫难,随着全市新一轮核酸检测的开始,这群可爱的白衣天使将继续守护在市民身边,为打赢首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医护人员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pbPyLyz6b0M9eIeu4rZ3Q


      

微信图片_202205201054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