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健康时报】2023-4-25 和爱的人好好说再见

发布时间:2023-04-25 15:20:01 来源: 作者:健康时报 韦川南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3月17日健康时报10版刊登的文章《保肛还是不保?一场差点摊上官司的手术》讲述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和一位直肠癌患者的情缘往事。这个故事被记录在顾晋院长今年推出的新书《外科医生的故事》中。最近,健康时报记者再次采访到顾晋院长,听他聊了聊他眼中的爱与告别。


一直以来,顾晋院长都是“尊严死”的推动者。回想刚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时,他就想创建安宁疗护病房,让患者能更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从2017年3月安宁疗护中心挂牌成立到现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不仅通过安宁疗护打响了医院品牌,还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


● 很多子女千方百计求医问药,却将病重的父母遗留在病床上。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属出于世俗的一些观念,常常担心如果放弃对患者的治疗,会被他人围观,不愿意也不能接受患者放弃治疗。在书中,顾晋讲述了一个故事,曾经收治的一位肿瘤晚期患者,她的儿子为尽孝道,不惜花费重金到外地寻找百年灵芝,并要求医生为母亲进行最好的治疗。可当时患者已经到了生命终末期,医学手段能够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他不知道,对当时的母亲而言,陪伴就是最好的治疗。这位患者住院期间,曾不止一次向顾晋抱怨儿子有时间在外面跑,却没有时间陪她。在母亲最后的时光里,她的儿子还是不顾母亲的意愿,坚持给母亲做气管插管,然而一天后他的母亲还是走了,带着遗憾甚至是不满,离开了这个世界。“这种遗憾至今仍频频在医院上演。”顾晋院长说,“如何让肿瘤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有尊严地离开,是21世纪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家属的意愿当然很重要,但患者的意愿也同样应该得到尊重,当家属的意愿和患者的意愿发生分歧时,要尊重患者自己的权利。现在,患者也可以通过生前预嘱的方式得到法律的支持,实现自己的意愿。很多子女秉持自己坚守的“孝道”,千方百计去寻找自以为最好的治疗方案,却将病重的父母遗留在病床上。这对病床上的患者而言,是内心深处难以丈量的孤独和失落。

● 妈妈对姥姥说“您放心去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
顾晋院长常常会和即将离去的老人聊天,他说,人生就像一趟列车,每个人都会上车,也会下车,会相聚也会分离,最终,我们都要下车。他在书中,记录了自己的姥姥离世的那个夜晚,那是他经历的人生第一次真正的告别。那晚,他的妈妈没有送姥姥去医院,而是陪在姥姥身边,在她弥留之际,妈妈没有说“您坚持一下,病会好的”诸如这样的话,而是给了姥姥人生最后的安慰:“妈妈,您放心去吧,我们都会照顾好自己的。”姥姥听后,安详平静地离开了。“患者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慰,不是虚假的鼓励。”顾晋院长说,面对病重的患者,即使康复无望,我们至少能多陪陪他们,给他们心灵的慰藉,陪着他们一路走好。

● 患者最终还是发生了肝转移,但实现了生命最后的绽放。
“关注生命的尊严,并非只体现在不做生命临终的无谓抢救。”顾晋院长说,有时候,对病重患者的救治,也恰恰是医生为了患者的尊严而冒险。曾有一位30多岁直肠癌术后造口复发肿瘤的患者坐着轮椅来找顾晋院长,他的病情很不乐观,病灶范围太大且不排除肝转移,医生们几乎一致认为这种状况已经不再适合手术,包括顾晋。但当这个年轻的男人流着泪哀求着对顾晋说:“大夫,我知道您不愿意给我手术,我也知道手术可能失败,可您看我现在这样,造口的粪便和脓血散发着浓重的恶臭,我没法出门,一点尊严都没有!就连我4岁多的女儿都拒绝我的拥抱。虽然我余下的生命可能不长,但我想陪伴女儿的成长。”顾晋也忍不住红了眼圈,最终,他选择了为患者的尊严而冒险。虽然这位患者最终还是发生了肝转移,但顾晋院长说,当他看到这位患者术后像正常人一样走在诊室外的走廊时,当听到患者幸福地讲述拥抱并陪伴女儿成长的感受时,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他帮助患者实现了生命最后的绽放。“这个患者也启示我,出于为患者的尊严考虑,或许可以改变一些外科决策,尽力帮患者减少一些牵挂、遗憾和痛苦,让他们多拥有一些生命的美好。”顾晋说。


微信截图_2023042809155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