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院报 >> 2017年9月 第10期>> 正文

Good care,Better life--医学科普初尝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6

43.jpg

编者按:8月19日,我院青年医师ICU张士超在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年会科普大赛上荣获第二名,并被授予“最佳风采奖”;她所在的 “ICU Lady”比赛团队获得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被授予“最佳科普战队奖”。

7月6日,本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顺利落下帷幕,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科室骆主任的一条微信让我又马上绷在了弦上:“小张,8月19日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年会有个科普大赛,科里推荐你参加,准备一下吧!”

此次科普大赛是由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和中国医学论坛报共同主办,旨在“说大白话,讲专业事”,要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解释重症医学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晦涩难懂的医学词汇和复杂的医学原理。今年为第2赛季,比赛包括选手的5分钟自命题科普演讲(主要以PPT形式表达)和现场提问两个环节,负责打分的评委由6位学系专业导师和来自《健康报》科技编辑中心、《科技日报》健康版、好大夫在线网站、搜狐健康网站的4家新闻媒体老师组成。

7月14日,来自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ICU的18名参赛者首次齐聚人民医院,相互了解并随机抽签组成6大战队。我很荣幸与来自人民医院ICU的护师李勍、北大医院ICU的护师袁翠分为了一组,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ICU赵慧颖老师负责指导和比赛时的拉票。一开始我们没有立即定下科普大题目,商讨后决定回各自医院ICU实地调查,探明患者及家属最关的问题和最不理解的问题。通过询问,发现由于ICU内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并卧床,家属最关心的除了病情外就是患者的饮食起居和探视问题,于是我们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出发,着手于患者身边事,定下了战队科普大题目“ICU日常为什么”,并取了个非常洋气的队名“ICU Lady”以及队伍口号“Good care,Better life/予你优质照护,换你更好生活”

随后,我与三位老师一起商讨各自的子题目,我定下了“医生,我为什么不能喝水—伤心过饮”、李勍定下“护士,你为什么要拍我—叩背排痰”、袁翠定下“阿姨,我为什么不能陪着妈妈—时短情长”小题目。随后我们一起商讨 PPT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要不要统一PPT模板、要不要加入视频还是现场演一段情景剧,还一起策划了中国医学论坛报宣传所需要的海报和照片。整个筹备过程虽紧张却非常有锻炼意义。

8月19日下午,科普大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1会议室正式开赛。我是第二个上台演讲的,演讲以患者和医生对话的形式展开,引出心力衰竭的定义,再用形象的图案和醒目的文字讲解急性左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把循环系统的心脏、血液和血管通俗的比喻成水泵、水和水管,表明之间的循环关系,告诉他们在心脏本来就不好的时候还一直喝水会加重心脏负担,用动图表示出不堪重负的心脏是什么样子,让观众提高警惕,最后用明确的图片告诉他们急性左心衰竭的时候限液的量,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演讲完之后是提问环节。主办方从各大新闻门户网站节选比较热门的问题比如ICU真的是1天1万?我就挤了个痘痘怎么就住进了ICU? ICU晚上为什么不关灯?我家人手术很成功,为什么还要住进ICU等等,在我们医务工作者看起来很稀疏平常的但让患者和家属看来确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也是非常考验医务工作者表达能力的一个环节,我抽到了“ICU里都有哪些维持生命的高科技武器”,呼吸机、血滤机、ECMO、IABP,这些操作和设备仪器说出来是如数家珍,但是怎样让一个非医学专业的人听明白,可着实让人费工夫。

最终,经过专业评委和媒体评分打分,我以96分取得第二名,而李勍以98分高分摘得第一名桂冠,我们所在的“ICU Lady”战队以总分288分取得团队第一,主办方给我们战队颁发了“最佳科普战队奖”,给我颁发了“最佳风采奖”。我们3个小青年拉着导师赵慧颖激动的抱作一团,我也第一次强烈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初试医学科普路,走来发现我们艰难晦涩的专业术语是医患沟通的拦路虎,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造成了医患矛盾的不断累积。如果我们能在交代病情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解释,是不是能更好的改善我们医患的关系。医学路漫漫,科普亦道远。

(ICU 张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