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院报 >> 2016年12月 第12期>> 正文

用职业使命守护生命之路——记2015年度首钢劳动模范、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主任祝振忠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8

2016-6祝振忠和护士长研究工作2.jpg  

首钢日报 吴憬

  这里是良知、血缘、人性汇合之处,是个体与世界、病痛与康复、生与死壮阔对抗的临时庇护所。在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没有人会被轻易放弃,都会经过急诊团队迅速得当的救治,再次站到新的人生起点上,抒写一段告别旧世界、迎接新纪元的生活史。在这个考验医院急诊处理能力,充满医生职业使命、责任与压力的地方,急诊科主任祝振忠率领着医院最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始终坚守、奋战在救死扶伤最前线,时刻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急救服务。

  深深扎根急救一线急诊救治工作极能凸显医生的判断、诊治功力。很多时候,不是医生的技不如人,而是那份“感觉”不对。面对急诊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尤其是患者如果已经处于神志不清、昏迷状态时,医生诊断必须快、准、稳,正确分辨、给予有效诊治。一位昏迷病人来诊,可能是脑病、肺病、心脏病,也可能是中毒、癫痫,还可能是低血压、低血糖,危急的病情需要急诊医生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生命支持,同时要一边治疗一边检查、做出诊断。在做最后诊断之前,祝振忠早已凭着他的这份弥足珍贵的“感觉”,对患者的病情有了准确的判断——这就是他在多年急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急诊工作的特点,首要的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然后再根据病因治疗。一位急诊患者曾服用头孢类药物,被送到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时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小便失禁、血压不稳。祝振忠果断做出诊断,启动“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使其脱离了生命危险。

  别看祝振忠个子不高,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一走进急诊科便气场全开,手脚麻利,干脆利落。每当他出手展开急救工作时,其他急诊医护人员集中精力配合,患者家属凝神关注。很难把眼前这位朴素谦和的老资格急诊医生,和其专业领域里的赫赫头衔联系起来: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中毒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分会委员……

  祝振忠今年52岁,籍贯湖北鄂州,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同年分配到首钢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1989年他在医院内科当医生,2002年被破格提拔,任重症监护科(ICU)的主任。他回忆说:“那时要学的东西太多,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最辛苦的三年,几乎没有休息日。”深静脉置管、有创监测、呼吸机应用及血液净化等操作技术,他边学边干,练就了过硬本领。2004年任心内科二病区主任,一手创造了北大首钢医院的CCU。2005年9月起,担任急诊科主任,此时的祝振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才能。

  在急诊科干了十多年,祝振忠坚信,高超精准的急救技术是从一线开始的:“如果一个急诊医生不亲自接诊病人,辨别每种临床症状表现,就永远学不到真东西。”抢救病人的时候,技术和心态都很重要。暴脾气的老年患者苏醒之后,试图一把抓掉氧气罩;醉酒呕吐且精神异常的中年患者,躁狂不已。面对各种各样的急诊病人,祝振忠从来不生气、不急躁,总是全力救治、耐心安抚。这种厚道亲和的性格受到病人、家属的好评。很多病人和家属离开急诊科后,有时路过医院,还特意进来看望祝振忠,聊上几句。祝振忠说:“医生站在病人的角度懂他、了解他的内心,病人就认你。”

  如今在祝振忠的带领下,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队伍趋于稳定,虽然新一辈医生已经成熟起来,但他仍然每天尽心尽力地“泡”在急诊大厅。一次,遇到患者家属投诉,说拍了X光片后急诊医生看都没看一眼就开出了诊治方案。祝振忠耐心对患者家属解释:“不是我们的急诊医生不看片子,而是现在电脑都是联网的,患者拍完片子后,片子影像会在第一时间上传到医生办公室的电脑中。您放心,医生肯定是看了片子才给出的合适患者的诊治方案的。”家属听后仔细看了看祝振忠的工作胸牌,既释然又感到抱歉,连说:“你们医生辛苦了,谢谢!”随即开心而去。

  在急诊科,只要是祝振忠经手的患者和家属,从身体到精神,从充满技术含量的抢救到一般性释疑,都会被他照顾到。对危重症患者,他更是义无反顾地全力抢救。对于普通急诊患者,他也会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给予有效地治疗。精湛的技术、亲和的态度,让患者和家属极为感动。患者家属评价他:“没有架子,友好和善,有问必答,关心每个人。”

  在急诊科已经忙了大半辈子的祝振忠依然忙碌着,有时血压高了,吃两粒药片缓解一下,纵然辛苦,却乐在其中,不愿停歇。在他看来,身为急诊医生,无论酷暑寒冬,清晨夜晚,只有在急难险重的医疗一线经受磨练考验,方能真正配得上急诊医师这身“白大褂”。

  爱琢磨的急诊岗位带头人

  急诊救治,除了理论和实践之外,另一个发挥经验值的重要途径就是制定急救技术操作流程。在祝振忠看来,传统的个人经验是急诊医生自己积累摸索出的独有“感觉”,对于第一时间挽救急诊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但这种“感觉”却无法传授。祝振忠相信,只有用客观准确的步骤、数据、图示说话,才有说服力,才能迅速推广。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我想做的,是把最佳急诊技术操作稳定并推广开来。操作流程让医生好掌握、对抢救患者有效,我就特别高兴。”

  祝振忠制定的每一道流程工序看上去没什么复杂之处,但其中都是精细功夫。大到如何开创医院急诊急救管理新模式、急诊科医护人员如何按流程规范化操作、急诊新技术新业务如何蓬勃开展,细化到如何使用转运呼吸机续贯治疗、如何率先在医院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脑血管病等。《北大首钢医院急诊内科手册》等一系列规范流程和成熟的操作技术,就是这样形成的。

  一个冬日,急诊科突然接诊了6位中毒的危重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祝振忠没有慌乱,带领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迅速启动由他制定的“群体伤”“有机磷中毒社会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等紧急预案,紧张、有序地按照技术操作流程,并成立了若干与患者症状相对应的抢救单元。6位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佳紧急救治,病情转危为安。

  如果了解祝振忠为急诊科独有的诊治流程所下的功夫和心思,一定会被感动。急诊科医生们说:“每项高级急救技术、每台高档仪器设备,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操作流程,这些饱含着他的心血、用无数不眠之夜精心制定的工作流程,对我们急诊医生来说非常宝贵、实用。”急诊科每来一位新医生,祝振忠都会亲自指导三个月,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流程,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详细地急诊急救培训,直到急诊“新手”医生熟练掌握抢救流程、规范化抢救技术,达到急诊科医务人员准入标准,祝振忠才会放心地让他们上岗,独当一面。

  研究、制定急诊操作技术流程的功底,得益于祝振忠在急诊一线多年的摸爬滚打,虽然如今他已经集各种头衔、荣誉于一身,但他对急诊工作依旧亲力亲为、喜欢琢磨。他的内心呈现着海葵式的活力,触须万千、日夜飘张,侦捕着急诊患者身体一丝一缕的起伏变化。

  祝振忠称自己和急诊科都是“典型的首钢人”:“我多年做急诊科主任得出的管理经验是哪个单位工作干得好,一定是因为首钢文化氛围浓厚、首钢精神底蕴厚重。”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急诊科紧跟北大首钢医院高速提质发展的节奏,迎来了“黄金时代”:由一个仅有2张抢救床位、13张留观床的小科室,发展成集院前3个120急救站,院内6张急诊急救床位、16张留观床位、20把输液座椅、8张急诊重症监护床位,以及急诊外科于一体的大型急诊急救专业科室。拥有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缝合室、石膏室,以及输液区等多种功能区,规模之大、患者收诊量之多、开展急救技术之全面,已稳居京西区域医院之首。在他的带领下拥有医护人员近80人的急诊科已逐渐发展成为奋发向上、和谐高效的集体,无论是在优质服务、医疗安全,还是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团队整体面貌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崭新变化,成为一支能够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善打硬仗、能打胜仗,极具战斗力的急救团队十年前,急诊科月均收诊患者1000多人。如今急诊内外科月均收治患者已达6000多人。

  从青葱岁月到沉稳中年,祝振忠始终没有离开过北大首钢医院,他一路走来,脚踏实地,步步向前,多次获得年度首钢先进职工、首钢模范党员、首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首钢医院党委书记向平超这样评价他:“石景山区和首钢的患者特别认可祝主任,在急诊科看见他,患者心里就踏实。”祝振忠对个人所获荣誉不愿多谈,倒是对急诊科逐年发展的工作数据铭记在心、如数家珍:“2015年急诊科就诊总人次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5.6%,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危重患者做到100%绿色通道畅通。”他讲述的不仅仅是岗位工作,管理、科研、带队伍的经验也是北大首钢医院跨越式大发展,急诊科从弱到强崛起、领军一方创造辉煌的写照。

2016-6祝振忠对急诊患者进行诊治.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