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溯源 强国有我——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青海果洛州医疗帮扶有感
7月6日,我和同事们从北京大兴机场起飞,来到青海省果洛州开始了为期6天的“同心·共铸中国心”医疗帮扶工作。这里是我们祖国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平均海拔4200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这里有碧蓝无垠的天空、洁白无瑕的云朵、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马卿雪山和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拉加寺,能踏上这片土地,我敬之、向往之。
经过了4个小时的飞行,飞机落地后刚走到机场门廊,我就感到一种类似过敏引起喉头水肿的不适感,胸闷、头懵、头痛随之袭来,所有声音都像是穿过水底才传到耳边。那感觉是惊恐而又奇妙,即使身为医生的我也有一丝不安。尽管是蓝天澄碧,白云飘飘,但我已是无心欣赏,只能冷静的慢慢调整呼吸,慢慢挪动脚步,顶着“已不像是自己的脑袋”顺利到达宾馆。因头部剧痛难忍,像炸裂样,我只能倒头便睡,一直昏睡到半夜。醒来后还是头痛,梦游似的和同事说话、吃药。次日早晨七点总算感觉清醒一些,虽然还有头痛感但已经很轻微,基本可以正常活动了。我如释重负,知道这是高原反应在欢迎我这个异乡人,幸好反应不重,不会影响我此行的重要工作。
我们义诊的目的地是果洛州的拉加镇、雪山乡、下大武乡。每日大巴车载着医疗志愿者们,穿行在果洛州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居住在群岭之间的各乡镇藏族同胞们送医送药。我们惊叹湛蓝如洗的天空、千姿百态的白云、雄伟挺拔的苍山、裸露着赤砂色山岩的峭壁。千转百回的山峦下是一副副高原草甸的景色,那些草甸像是平铺上去,裹住山坡,草甸上簇拥着各色小花,黄色的,紫色的,红色的,蓝色的,密密匝匝的,如繁星般烂漫;随风摇曳着,如浪花般俏皮。一座座毡房不时闪现,不远处的山坡上是或疏或密、慵懒自在吃草的牦牛群,黑黑的敦实的身影半天也不动一动,偶尔一两只淘气的小牦牛撒欢跑动一下,惊起一只附近的老鹰。这副自然和谐的美丽画面,让我们这些平日生活在高楼林立大城市的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到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志愿者们都被当地闻讯而来居民们包围着,听说我们是来自北京的专家,有的居民更是全家从将近100公里的地方赶来,有的还穿着节日的盛装。他们为所有志愿者热情地献上哈达,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欢迎之情和殷切盼望。当地的卫生人员帮我们翻译藏语,无论是在临时的帐篷里,还是在卫生院的大厅里,每位医生的身边都簇拥着许多居民,他们诉说着自己的疾病和疑惑,均得到了详细、认真的解答。义诊中,我们小分队还碰到一例酮症酸中毒、一例低血糖反应的急诊患者,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急诊治疗处理等问题向当地医生进行现场教学,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繁忙的工作让几位同事高原反应发作,只好边吸氧边工作,虽然身体不适,但是在没有完成当天任务之前没有一个人停下来,连随队的摄影人员都自告奋勇的当起初诊分诊人员,帮助居民们找到最准确的专家进行咨询。当诊断完最后一位居民,我们再抓紧时间和当地医务人员就当天的诊疗概况进行总结讨论,满怀急切学习心情的卫生人员也让我们感到医疗帮扶责任重大,唯有倾囊相授才能不负使命。每天结束义诊后我们就乘大巴车返回住处,虽然身体疲惫,再加上高原反应,大家非常疲劳,但是都很兴奋,我们能为祖国的边疆进行医疗帮扶、能为藏区人民做出点贡献、能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建设增添一份力量,这正是医者的价值体现。
大巴车徜徉在果洛州这片美丽、神奇的大地上,一路上可以看到淙淙溪流,这些小溪有的很小,时而匍匐在草丛里,你看不见它;时而又出现在路边,你看得见也听得见它,哗哗地奔流不息。可别小瞧了这潺潺溪水,溪流虽小,却是奔向了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站在小小的溪流旁边,感受它日夜兼程奔向母亲河的坚定,你也会感到无穷的力量。我们也像着无数渺小的溪流般,力量虽小,却能坚守心中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将带着蓬勃的力量汇聚江海,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继续创造辉煌。
在果洛的日子里,我耳边总是回响一句话:“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滚滚黄河成于无尽的涓涓细流,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祖国的崛起复兴,也成就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坚定信念与拼搏!
(神经内科 范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