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保健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保健知识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2011.6.8)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2011.6.8)

浏览次数:
随着夏季来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开始高发,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下面就主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做以简单介绍:
  一、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
  病原:伤寒、副伤寒、鼠伤寒、肠炎沙门菌等
  体温:38—40℃
  症状特点:胃肠炎表现
  常见中毒食物:动物性食物,病死畜、禽肉、鱼肉、蛋类
  二、大肠埃希菌食源性疾病
  病原:普通、变异、摩根氏变形杆菌
  体温:37.8—40℃
  症状特点:腹痛、腹泻、呕吐、血便、水样便、里急后重等
  常见中毒食物:动物性食物,凉菜,剩饭,水产品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
  病原:副溶血性弧菌
  体温:37.8—38.5℃
  症状特点: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洗肉水样便,回盲部明显压痛
  常见中毒食物:海产品,盐渍食品
  四、葡萄球菌肠毒素食源性疾病
  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体温:正常
  症状特点:剧烈而频繁地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水样便
  常见中毒食物:蛋白质及水分丰富,含油脂多的食品
  五、肉毒梭菌毒素食源性疾病
  病原:肉毒毒素A、B、E、F型
  体温:正常
  症状特点:对称性颅脑神经损伤症状
  常见中毒食物:自制发酵食品,罐头食品,火腿类食品
  六、变形杆菌食源性疾病
  病原:普通、变异、摩根氏变形杆菌
  体温:38—40℃
  症状特点:阵发性剧烈腹痛,水样粘液便,有恶臭
  常见中毒食物:动物性食物,凉菜,剩饭,水产品
    预防:1、防止食品污染:食品容器、砧板、刀具等应严格生熟分开使用,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患化脓性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治愈前不得参加接触食品的工作。2、控制繁殖及外毒素的形成:食物应低温保存,或放于阴凉通风处。食品中加盐量达到10%时,也可控制细菌的繁殖及形成毒素。3、杀灭病原及破坏毒素:如为彻底杀灭肉中可能存在的沙门菌,应使肉块深部温度达到80℃,并持续12分钟;蛋类煮沸8—10分钟。发酵食品的原料应选经高温灭菌,食用前还应再加热。对可能形成葡萄球菌毒素的食品,应在100℃持续加热2小时以上,方可食用。(营养科  胡潇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