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动态
消化内镜检查新突破――胶囊内镜(2012.3.11)
消化内镜检查新突破――胶囊内镜(2012.3.11) 提起胃镜、肠镜检查,人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但是部分患者会对这种检查感到一丝恐惧,有些病人甚至为躲避检查,消化道症状出现很久后才到医院就诊,接受检查。人的小肠平均长6米,目前虽然有些医院开展了小肠镜检查,但因检查时间长、病人痛苦大、须静脉全麻等限制了临床应用,有的病人只能检查到部分小肠而造成漏诊延误诊断及治疗。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突破,使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得以实现。通过吞服智能胶囊,胶囊随着消化道的运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路径前进,对途经的腔段连续摄像(每秒最快可拍2幅照片,胶囊工作约10小时,可拍片约7万张)并以无线信号方式实时传送到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对消化道病情做出诊断。整个检查仅为吞服胶囊、记录与回放观察三个过程,操作十分简便。医生只需在回放观察过程中,通过拍摄到的图片即可对病情做出判断。
我院消化内科于近期为患者开展此项检查,其中有一位患者腹痛反复发作的患者,经腹部CT、胃镜、肠镜等多项检查未明确病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及生活。在我院通过胶囊内镜检查确诊为少见的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给予低脂饮食及相应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还有一位患者反复因黑便住院,胃镜检查提示仅为十二指肠球部愈合期溃疡,该患者多次因消化道出血住院,思想负担很重,影响了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明确出血原因及小肠情况,行胶囊内镜检查,整个小肠均未发现出血、血管畸形、小肠肿物等,患者思想负担彻底解除,很快就治愈出院了。
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检查过程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检查完成后胶囊均顺利排出体外。(消化内科 贾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