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近日,云南省武亮专家工作站顺利通过验收,手握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的工作人员与医护工作者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张薄薄却分量千钧的证书,不仅是对工作站建设成效的权威认证,更是滇京两地在康复医学领域并肩深耕、合力浇灌出的“金穗子”。
作为云南省康复学科的“领头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武亮教授始终心系云南康养事业发展。他深度参与“健康云南”整体规划设计,执笔起草云南康养体系建设方案,创新性提出“旅居康养”整体战略构想,为云南康养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而武亮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正是将这张“路线图”转化为实际成效的关键载体——旨在推动云南省保健康复中心转型升级,把北京先进的康复体系建设模式这颗“优质的种子”播撒在云岭大地上,让云南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
为让这颗“种子”在云岭大地扎根、抽枝、展叶,武亮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打出了一套“线上+线下”的援建“组合拳”。线下,专家们以“组团式、分批次”的方式奔赴云南,深入临床一线、课堂与实验室,开展全方位的“传帮带”;线上,武亮教授每周准时“云端”坐诊,带领团队开展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为当地医护人员拨开诊疗迷雾;针对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等重点领域,专家团队还定期开展线上专题授课,实时为学员答疑解惑,犹如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前沿知识的“窗口”。与此同时,保健康复中心也分批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前往北京进修学习,这些“取经人”满载而归后,成为了推动当地康复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2021年至2024 年,团队累计开展教学查房、专业讲座等活动30余次,为云南康复医疗队伍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云南省保健康复中心的“蜕变”清晰可见。管理层面,一套涵盖岗位工作制度、功能评定及治疗规范的管理体系全面建立,为中心运行装上了“导航仪”;科室设置上,心肺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骨与关节康复、神经康复、中医康复等特色科室相继亮相,睡眠障碍康复专科成功纳入业务范围,重症监护室与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功能单元同步投用,形成了“全科覆盖、专科突出”的诊疗格局;服务质量上,各类康复评定与检查工作全面开展,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提升,曾经的保健中心彻底蜕变为专业化的康复医疗阵地。
科研与人才培养的 “双丰收”,更让工作站的价值持续彰显。工作站成立以来,团队共斩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7篇学术论文,由武亮教授主持的“中国康复医疗体系模式研发与推广应用”课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项目三等奖,让云南康复医学的科研声音在全国舞台上得以传递。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成果丰硕,14名医护人员获得外出进修机会,5人成功晋升副高级职称,为云南康复医学事业储备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作为武亮教授的“大本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未来将持续以工作站为纽带,开放康复医学领域的优质资源,一方面输送更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帮扶与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将为云南医护人员提供更系统的进修培训平台,助力滇京两地康复医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使这株植根云岭的“康复之苗”长得更壮、开得更艳,为“健康云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京滇协作力量,让更多云南群众共享康养事业发展的“甜蜜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