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112天的生命护佑,北大首钢医院MDT团队成功救治千里转诊患者

发布时间:2025-10-16 16:21:35 来源: 作者:感染性疾病科 徐福生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6月的盛夏,一辆鸣笛疾驰的救护车划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上空的宁静。历经十几个小时、跨越千里,这辆从广州出发的急救车,载着65岁的曹先生,也载着一个家庭最后的希望——此时的曹先生,身上插满引流管与造瘘管,生命体征微弱,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在医院拉开序幕。


祸起暴饮暴食,病情凶险陷困局

时间回溯至5月13日,彼时曹先生正在广西开启愉快的旅程,却因一时贪嘴暴饮暴食,突发持续性剧烈上腹痛。疼痛如刀绞般蔓延,很快,他的双侧颈部、上胸部及后背出现大面积皮下气肿,连吞咽都成了奢望。紧急送医后,当地医院为他实施了“胸腔镜下纵隔切开术+胃造瘘口术+空肠营养性造口术”,手术虽顺利完成,却只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术后的曹先生,如同在悬崖边徘徊。反复出现的心律失常如同不定时的 “心跳警报”,让他时刻面临心脏骤停的风险;身上留置的多根导管更像是维系生命的“脆弱丝线”,病情复杂程度远超预期。

为求一线生机,曹先生及家属带着最后的希望,辗转广州等多家医院寻求治疗,可食管破裂引发的纵隔感染与脓肿,就像一颗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加之多重耐药菌的“加持”,让治疗之路屡屡碰壁,陷入难以突破的困境。就在全家近乎绝望之际,经广州急救中心协调,一条通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生命通道”被紧急打通,一场跨越千里的生死驰援就此展开。

_K0A0747 (1) (1).JPG

“患者入院时,鼻导管、胸腔及纵隔引流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尿管同时留置,纵隔脓肿合并食管破裂出血、重症肺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胸腔积液、术后伤口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双下肢静脉肌间血栓形成等十余种并发症,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当于给抗感染治疗套上了‘紧箍咒’。”接诊医生回忆起初见曹先生的场景,仍难掩当时的紧迫感。


多科联动定方案,三阶段织就生命防护网

面对这一棘手的重症病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没有退缩。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由感染性疾病科牵头,胸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营养科、影像科等科室专家迅速集结,一场“生命保卫战” 正式打响。

“患者的病情就像一团乱麻,必须分阶段、有重点地拆解。”会议室里,各科室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分析病情。MDT团队经过反复研讨,一套针对性极强的“三阶段救治方案”逐渐清晰。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3838_536_副本 (1).jpg

第一阶段,以“强力抗感染”为核心,筑牢生命防线。胸外科与感染性疾病科医生密切观察胸腔及纵隔引流液的颜色、量与性状,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确保感染灶充分引流;腹部伤口出现感染迹象,医护团队立即实施扩创引流,不让任何一处感染有扩散之机。影像科则化身“精准侦察兵”,通过多次CT扫描,清晰勾勒出感染范围的变化,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可视化依据”。感染性疾病科团队则是凭借丰富的经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精准“靶向用药”,一点点瓦解多重耐药菌的“防御阵地”,让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阶段,聚焦“精细营养支持”,为身体修复“充电续航”。曹先生长期无法正常进食,身体早已“弹尽粮绝”。营养科专家根据他的代谢状况,量身定制肠内肠外营养方案,如同“精准投喂”般为身体补充能量。胃肠外科医生则精心维护造瘘管,确保这条“营养通道”畅通无阻。同时,影像科团队通过食管造影密切关注食管愈合情况,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攻坚“拔管之战”,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随着病情逐步稳定,拔除曹先生身上的留置导管成为关键一步。MDT 团队再次集结,每天分析各引流管引流液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反复评估拔管时机。“再等等,胸腔引流液还没完全清澈”“患者今日肝功能指标有所波动,先观察一天”…… 每一次拔管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在团队的严密监测下,鼻导管、引流管、造瘘管、尿管被有序拔除,当最后一根导管从曹先生身上移除时,病房里响起了医护人员与家属压抑不住的喜悦。


百日坚守终康复,中秋团圆诉感恩

112个日夜的坚守,112个日夜的攻坚克难。从盛夏到金秋,从生命垂危到逐渐康复,曹先生的病情在MDT团队的守护下,如同“破茧成蝶”般一步步好转:从最初的卧床不起、靠导管维系生命,到能够坐起身、慢慢下床行走,再到最终正常进食进水,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凝聚着医护团队的汗水与心血。

10月6日,恰逢中秋佳节。这一天,他手中捧着家人送来的月饼,脸上满是喜悦之情。“真没想到,我还能有机会和家人一起过中秋!刚来的时候浑身插满管子,我以为自己再也回不了家了,是北大首钢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时,曹先生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眼眶泛红,话语间满是感激。 

微信图片_2025-10-16_143818_220_副本 (1).jpg

此次复杂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紧急接诊到制定方案,从精准治疗到康复护理,各科室医护人员如同“战友”般并肩作战,用精湛的医术驱散病痛阴霾,用温暖的关怀抚慰患者心灵,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谱写了又一篇医者仁心的动人赞歌。(感染性疾病科 徐福生)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