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手术室内,一盏无影灯下,机械臂轻盈转动,精准定格在毫米级的截骨点上。随着主刀医生关振鹏教授沉稳的指令,机器人“助手”与医生默契配合,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航员”,为患者宋女士的膝关节重塑并开辟了一条精准而安全的路径。这一幕,发生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手术台上,标志着京西地区首例just骨科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完成。

72岁的宋女士因重度骨性关节炎饱受折磨,右膝内翻畸形如同一把“锈锁”,禁锢了她的行动自由,让日常行走、上下楼梯成为奢望,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也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走路像踩在碎玻璃上,夜里疼得睡不着,试过不少治疗方法都没见效。”回忆起患病经历,宋女士语气里满是辛酸。
这场手术的核心“主角”之一,正是 JUST 骨科机器人。术前,医疗团队将宋女士的影像学资料精准输入系统,如同为机器人配备了“火眼金睛”,在数字空间里完成了毫米级的手术规划,明确假体型号、截骨角度和位置,为手术搭建起精准的“导航地图”。手术当天,机器人的机械臂像一位精准默契的“助手”,与医生的操作无缝配合,将摆锯的运动范围严格限定在预设安全区域内,避开重要神经和血管,实现了股骨、胫骨的精准截骨和假体安放,整个过程如同在毫厘之间“穿针引线”。

“膝关节置换手术,精度就是生命。”作为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关振鹏教授深有感触。传统手术中,医生需依靠经验反复测量定位,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存在人工误差,而机器人的加入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机器人就像给手术装上了‘精准导航’和‘稳定云台’,既规避了人为偏差,又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让假体位置更理想,为患者术后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术前规划到术中操作,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协作精神。
术后检查显示,宋女士的下肢力线恢复正常,手术达到了精准复位的效果。更让她惊喜的是,术后不久她就能下地行走,疼痛明显减轻,困扰多年的行动不便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原本以为要躺很久,没想到恢复这么快,太感谢关教授和这个高科技机器人了!”宋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京西地区骨科领域的一次技术突破,更是智能医疗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例证。机器人辅助技术不仅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更在快速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关节外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关振鹏教授团队正深耕国产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的临床研究,以“立足临床、医工融汇、协同创新”为理念,通过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破解临床难题,让智能骨科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