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解读
患者李大姐向工作人员反映:“挂个普通门诊,以前自付两块钱,现在得10块。今天看病,我先挂了个内科,大夫不能确诊,让我挂妇科,妇科大夫又让我挂泌尿科……”
李大姐说,三次医事服务费实际共支付30元,对比以前的6元,一天的伙食费打水漂了。 挂了三次号的李大姐,感觉看病价格比以前更贵了,质疑“医事服务费是不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真是这样吗? 李大姐作为单个患者,为了确诊病情,挂了3次号,花费确实增加了。加之,李大姐没有在医院买药,也没有接受检查项目,没有体会到整体就医费用的降低。 “医事服务费绝对不是挂号费的涨价。”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以及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而医药分开改革的目标,一方面要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在她看来,这也是提升服务的动员令。但就患者个体而言,由于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费用会受到不同影响。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李素芳介绍说,长期以来,北京市公立医院执行的是1999年医疗服务价格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却从未变化。公立医院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以药补医机制成为重要的补偿渠道和收入来源。近年来,以药补医机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刺激医师多用药、用贵药,导致医药费用较快上涨,增加医保基金和患者支出负担。 “此次医改的意义,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偏低,而药品的价格偏高,所以北京市采取药品零差率,把药价压下来,提升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的价格结构,让其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收取医事服务费,提高体现医生技术的服务收费,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 “对于医事服务费的收取,群众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在朱铭来看来,同样的服务时间,医生的服务收费和其他行业相比并不高,比如理一次发,最少也得十几块钱。按照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算,医保报销后,10元看一次门诊并不高。“对于真正有经济困难的群体,比如低保群体,自费的部分政府可以通过救助的方式来解决。”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不高。据了解,在美国,看普通专科医生每次需支出10—40美元。朱铭来介绍说,有些国家,比如北欧、英联邦国家,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很高,看病可能免费,但便捷性很差,患者在公立医院看病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长时间排队等待。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