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想起自己的牙齿,56岁的高先生就发愁。半个月前,高先生的一颗牙齿有些松动,起初他也没多想,只以为是发炎上火,没想到前两天吃饭时,那颗松动的牙齿竟脱落了。不仅如此,旁边的一颗牙齿也开始松动。“我从小牙齿就不错,比较整齐,也没有蛀牙等毛病,怎么好好的就掉牙了呢?”对此,高先生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这可能与他患有多年的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掉牙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徐建红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发生较非糖尿病牙周炎患者更频繁严重,表现为牙龈反复肿胀、出血,多发性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缺失。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可使包括牙龈组织在内的全身中小血管的基膜增厚,唾液分泌量减少,从而引发病变。此外,胶原代谢紊乱和营养代谢障碍也是糖尿病患者好发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高血糖症可抑制牙周韧带中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使胶原精氨多糖和骨基质合成减少,导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增高,下颌骨密度降低。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的唾液流量以及组成成分也容易发生改变,进而增加牙周感染发生的几率。
徐建红说,当糖尿病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牙齿松动继而脱落的情况后,首先要进行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是否稳定,是否保持在较为正常的水平。然后,要检查相邻牙齿情况以及牙周是否健康。必要时去医院进行专业的牙体和牙周基础治疗,保证健康的牙周环境,维持口腔卫生。其实对于每个人我们都需要常规的牙周维护,每半年一次,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最后才是选择修复方法。一般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种植牙”是首选的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美观、舒适度高,咀嚼效率高,使用方便,不用每天摘戴。不足之处是技术门槛高,费用高,需要严格定期复查,还要查CT看骨质情况,检查血糖、血常规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风险。修复前要保证在血糖水平控制合理,口腔卫生维持良好。
2.活动修复(即佩戴假牙)为次选。此类方法对血糖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也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选择的经济实惠的修复方法,但是需要每天摘戴清洗,舒适度稍差。除了定期复查外,每5~6年就需要更换。
3. 固定修复只适用于少数人。固定修复就是用人工装置代替缺牙或是牙体的缺失部分,患者不能自由取戴。此种方法现在较为少用,其稳定性比活动修复要好,咀嚼效率高、舒适度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但是条件限制比较严格,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否则会伤及健康的邻牙,得不偿失。而且费用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