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在北大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病房的展示栏中,挂着一幅油画:蓝天白云下,阳光照耀着盛开的百合花,一位老年男士和医护人员温馨合影。这位笑容满面的男士正是曾经在老年医学科病房住院的患者,身体恢复后,特意嘱咐儿子画了这幅油画当作礼物送到老年医学科,感谢科室医护人员在其生病住院期间对他的精心治疗和热心服务。
“画中人”与老年医学科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日前,记者走访了北大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探寻油画“背后”的故事。
抢救,刻不容缓
春节前夕,一位老人坐着轮椅,被家人带到北大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科室主任杨楠从病史上了解到,患者近几天有些憋气、咳嗽,查体时患者带有“音乐性”的呼吸附加音,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体征。为了尽快明确诊断,科室准备送患者去做进一步检查。此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老人喘憋症状越来越重,呼吸音听不见了,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出现阵发性心室颤动。
作为科室主任,杨楠要快速做出判断,患者是窒息、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栓塞、还是急性心梗?不管哪种,患者生命都危在旦夕。
所有这一切在杨楠的脑海中快速闪过,甲强、吗啡、呼吸兴奋剂、强心药、扩冠药硝酸甘油,快速联系心内科会诊、准备除颤……她边分析边冷静地下达着医嘱。
时值中午,医护人员为了救治患者竭尽全力。四个小时之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杨楠却不敢掉以轻心,从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心电监护情况分析,她高度怀疑患者心脏血管出现问题。
医护人员一直安慰患者保持安静、配合治疗,这样能够减少氧气消耗,因为此时患者多一点氧气消耗,生命就多一分危险。可当患者情况稳定下来开口说话时,第一句却是生气地指责:“我这么难受,还让我安静,还不让我说话了?”
为了抢救患者,老年医学科和心电图室、心内科的医护人员高度紧张。付出劳动之后,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患者的平安、理解和信任。可这时患者家属没在旁边,患者又不满意,医患矛盾近在眼前。现实不容医护人员想太多,杨楠告诉记者:“身为医生,职责就是抢救患者。”她带领医护人员继续安慰患者、观察病情、指导下一步救治工作。
医患和谐“一家亲”
随着患者生命体征好转,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春节休假中的杨楠放心不下患者,像往常一样照例去查房。老人见到她,兴奋地说:“主任,我身体没事了,谢谢你们救了我!”杨楠依旧没有掉以轻心,通过细致查体,结合患者病情,杨楠认为患者心脏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她安排老年医学科备好抢救设备,医护人员又给患者做了冠脉CTA(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到闭塞、左前降支重度狭窄、左回旋支短小纤细等。
之前患者突发危重病情之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同时出现,让患者窒息、大脑缺氧,那时老人非常难受、难以自控,从而说了一些言辞激烈的语言。杨楠深深理解患者的无助与期盼,她和医护人员利用老年医学科专长,将高龄、多病、衰弱患者的多种问题协调处理、整体优化,从而提供患者需要的医疗护理。
后续治疗顺利,患者出院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对老年医学科的治疗很满意。因此,老人让儿子画了这幅油画以表谢意。谈起构思这幅画的灵感,老人的儿子表示,正是医护人员送父亲出院时的情景带给他的。患者和医护人员,是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和谐温馨的“一家人”。
低调的“热门”科室
提起“老年医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综合了老年病的防治、保健、康复、营养、心理等多种专业的学科。说它“低调”,在于一般人并不熟悉老年医学科是“做什么的”。其实,老年医学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老年学的基础和应用,也就是研究衰老规律和机制的科学;二是管理慢性疾病,尤其是多种慢病共存的管理,这是老年医学医生的专业、专长和最主要的工作;三是临终关怀;对无法治愈的患者,进行积极的、缓解痛苦的治疗以及心理疏导。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病情复杂隐匿,并发症多,按常规分科标准,往往需要多个专科分别住院,很不方便。因此,能够多学科同时处置、侧重综合处理老年病、并且帮助家属照料临终老年患者的老年医学科,近年来“热门”起来。
北大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开来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例:对于一位九十岁高龄、初诊发现胃癌的患者,家属与医生的意见一致,表示“维持就好”。但怎么维持,家属即便是医学专业人士,也很难给出完美方案。“我们在充分掌握患者身体器官功能的各种评估量表基础上,做出最佳治疗方案”。李开来说,“许多患者亲属在家人过世后,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并介绍其他患者来住院,这份信任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