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骨科> 科普知识> 正文

科普知识

防治骨质疏松,除了补钙,还有一种疗法也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2-07-25 08:57:43 来源: 作者:张光武
浏览次数:

骨质酥松.jpg

骨质疏松患者 运动因人而异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骨骼上的应力或负荷不足,造成骨钙的丢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除了常用的药物疗法、物理疗法、补钙疗法外,很重要的是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增加骨骼上的应力或负荷,使骨骼处于受力状态,减少骨钙的丢失,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方法因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同而各异,但原则是通过肌肉的收缩运动,使肢体和躯干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骨骼上受力,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所以,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应根据“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来选择。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骨质疏松症的程度不同,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对于骨质疏松症不太严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生活者,可选择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如长跑、打拳、游泳、登山及打球等。

对于骨质疏松症比较严重,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的人来说,可以选择活动量较小,以身体上下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原地踏步、行走、慢跑等,还可做四肢及腰部肌群伸展运动,复合运动(对角线或对角螺旋运动)等。

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沿身体纵轴线的方向给骨骼(主要是脊柱和双下肢长管状骨)施以压力和剪切力,促使骨骼中纵向骨小梁的形成,使骨骼的强度增加。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得不卧床者来说,活动和运动仍然是必要的。

可以让患者坐起来,帮助他适当活动肩、肘、腕、手指、髋部及膝等关节。

还可以让他坐在一个摇椅上,自己轻轻摇动椅子或由家人摇动椅子,达到运动的目的。因为椅子在摇动时,看上去患者身体没有活动,但是全身的肌肉和骨骼随椅子的摇动而不断地调节,处于运动状态。


几种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


1踏步和步行

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与骨骼的轴线一致。

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

根据此原理,原地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为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的丢失。

2跳跃运动

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

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运动

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俗称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增加了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减少椎体变形的作用。

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加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做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

4蹬腿运动

对于年老体弱身体状态不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在卧床状态下做蹬腿运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到位后用力向前方蹬腿,使该下肢快速伸直并放下,双下肢交替做上述蹬腿运动,每次做10~30次,每日1~2次,也可以双下肢同时做蹬腿运动。

5上肢屈伸运动

除了注意脊柱和下肢骨骼的受力外,上肢骨骼的受力状况也很重要。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活动上肢,例如做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也可以手握一些重物进行运动。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