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文化宣传 > 正文

医院文化

文化宣传

手术室男护士的“工作哲学”

来源:宣教中心 作者:王晓彤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赵志越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手术室里的一名男护士,算是同年资男护士中的佼佼者,也算是护理界“稀有物种”。今年是他从事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目前主攻普外科、胃肠外科手术。

说起来他并不算是高年资、论经验丰富似乎还欠些火候,但他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同级护士很少能完成的工作——带教新人,很多刚到手术室的新人都喜欢向他讨教些体位摆法、手术器械选择甚至是手术入路的问题,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小赵哥”。

微信图片_20200914144328_副本.jpg

带教新人 教学相长

提起自己的带教工作,赵志越也有点意外。刚开始时,他心里对这份工作有一点抵触,他认为这些经验是自己多年打磨出来的,适合自己对别人或许并不适用,而且他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一瓶子不满何谈带教。但手术室的护士长王思亮却非常鼓励他挑战这个任务,带教工作对于施受双方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王思亮认为他对待工作认真、细致、善于思考,操作熟练却仍保留着对工作的钻研精神,她希望今后进入手术室工作的新人们都能从赵志越身上学习到这样的品质。

打通思想关后,赵志越迎接了这个挑战。记得有一次他带教一名刚入职的新人,新人有些紧张,上台准备时连一些特殊器械都不认识,赵志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新人跟台时出现纰漏。等到手术开始后,新人果然手忙脚乱,传递的动作很不流畅,器械台也有些凌乱,赵志越在一旁提醒反倒让新人更加不知所措,主刀医生因此要求新人下台观摩由赵志越继续配合手术。虽然之后手术顺利完成了,但赵志越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工作并没有做好,这是一次失败的带教经历。

微信图片_20200914144419_副本.jpg

之后赵志越认真反思,发现好的带教老师不只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能把自身的经验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并熟练的推广给更多的人,而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从那之后,赵志越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做好带教工作,他除了教会新人们一些基本技巧和流程外,更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思考模式教给他们,同时叮嘱他们留意每一位主刀医生的操作习惯,再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只有做好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才能胜任好手术护士的职责。随着思路的转变,他开始喜欢上这个新工作,还时不时自己录个教学视频手把手给新人指导,他将这份工作看作是一次新的机会,一次提升自己、回馈岗位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00914144410_副本.jpg

几周前,手术室开展了一次教学评比,赵志越也准备将这几年工作心得好好总结一下,他做了一份40多页的PPT——《Dixon手术配合》。为了讲好这堂课,他准备了很久,拍摄了许多手术素材,也请教了多位主刀医生,为的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好手术护士在Dixon手术中的工作要点。整场课程干货满满,近两个小时的讲解一气呵成,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被赵志越的专业和用心打动了,授课效果很好,也收到了同事和主刀医生的一致称赞。


用思考体味工作滋味

在手术室的三年时间里,赵志越是如何迅速从一名“菜鸟新人”成长为带教老师,这其中有汗水、有付出但让他受益最大的是他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赵志越心里细腻、有悟性、动手能力也很强,就像是天生适合在手术室里扎根,实习轮转结束后他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手术室。他如饥似渴的观摩每一台手术,模仿着前辈的操作手法,从知晓无菌观念到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从不清楚主任的习惯,到伸手可以准确的传递器械……一步步,他一路摸爬滚打逐渐从“走迷宫”到驾轻就熟。

微信图片_20200914144359_副本.jpg

赵志越第一次独立上台是跟着普外一科完成一台常规的保胆手术。第一次作为独立操作的器械护士,难免紧张,上台的前一晚他在脑中认真的演练了一遍所有操作,对明天要用到的器械在脑中来回清点,他还凭借自己长时间的观察特意调整了递器械的方向,以配合主刀医生的操作习惯,把这些都想清楚后他才有信心完成自己的“首秀”。由于前期充分的准备,这场手术他顺利的跟了下来,他的表现得到了护士长的肯定。

得到肯定后,赵志越更加期待每一次的上台机会。为了做好工作,他一有空就钻到科里的库房研究各种器械和耗材的功能。这些器械和耗材可是手术室里的“枪支弹药”,最简单的手术大概要准备50至60件,碰到大型的手术,比如神经外科的动脉瘤、骨科的脊柱侧弯,一台手术两三百件物品那都是小意思。这些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手术剪刀,用途差别大得很,线剪、组织剪、弹簧件、枪剪、胆囊剪、脑膜剪……功能完全不同;同样是止血用的“蚊式钳”和“小弯”不摆在一起简直看不出差别,但赵志越却可以准确的说出每个器械的用途,提起这些神兵利器可谓是“如数家珍”。

微信图片_20200914144455_副本.jpg

除了认器械,作为手术室护士,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传递”。可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传递”,背后却需要有多年默契的配合。听说,某部国内的电视剧,为了拍一个传递器械的特写,让演员练了好久都没导演想要的那“feel”,最后还是请了专业的手术室护士“出山”才搞定了,足可见那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赵志越说,想要做好“传递”不仅需要器械护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手术中的各种情况,心有大局,忙而不乱;而高一层的境界是,了解各种术式,熟悉手术步骤;最高境界是,看得懂解剖结构,知道手术下一步可能怎么走。最好!还能了解医生的手术偏好,思维走在医生前面,这才能做到‘要啥有啥’,甚至医生还没开口,器械、敷料、缝针就已经递上了。

“我这两年间好像突然顿悟了,一下子就明白了解剖的结构,觉得大部分手术我都能看懂了。这需要时间的积累,还需要自己好学,而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手术室是对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极高的地方,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各个科室、各类手术、各种突发情况的配合和处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把握,谁都不敢轻易踏上手术台。”问起他做手术室护士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赵志越说:“是和医生配合默契,把一台手术流畅地做下来的时候吧。有些医生会说喜欢和你一起搭档做手术,他们做手术演示时也愿意你去配合。这个时候很有成就感。”

微信图片_20200914144449_副本.jpg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手术室在住院大楼的15层,是整间医院最高的位置,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赵志越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他不只想做好手术室护士这项本职工作,他更想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给自己今后的执业之路打下很好的基础。近期他想踏踏实实地把论文、职称晋升顺利完成,今后他也期待有机会走出医院、走出国门,到各个顶尖手术室里学习观摩,使自己对各种术式把握得更精准,也加深对手术方法的理解;同时他还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培训和带教中去,让新鲜血液不断注入,让手术室的工作得到创新和发展。 

赵志越今年26岁,等待他的探索的空间有着无限的可能,他就像正在历经打磨的金刚石,初现光泽但还仍需不断摩擦。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未来这位年轻的手术室护士一定会在无影灯的照亮下用他的职业思考和积极信念把自己的行医之路走的更加宽阔、平坦,恪守无悔,初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