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文化宣传 > 正文

医院文化

文化宣传

人生多歧路 勇气在心间

来源:肿瘤科 作者:杜芳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孙阿姨来住院的时候,正值春夏交接,平车上一床薄被盖在她的身上,身体显得瘦瘦小小的,几乎看不出身形。老人看着比同龄人年轻一些,面容白白净净,淡淡的皱纹,眉眼轮廓分明,唇红齿白,想必年轻时一定是个美女。在询问病史时老人思维敏捷、言语得体、沟通毫无障碍,一股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气质,只是话比较少,看得出来到这里她很痛苦。

孙阿姨是今年隆冬时节开始突然感觉到右肩痛的,当时没当回事,只是贴贴膏药、拔拔火罐,但疼痛却一点也不见好。日子拖得长了,她感觉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发展成了全身疼痛。过了春节,老人去医院检查,没想到PET-CT结果提示多发骨转移了……更糟的是,还没顾得上找到原发灶,就出现了下肢截瘫卧床不起了。突如其来的病魔折磨的老人寝食难安,全身不固定的疼,疼的厉害时老人就吃止疼药,但吃了就胃痛、恶心。一个干净利落一辈子、一个人养大三个女儿的坚强女性,生生的被病痛折磨的日益消瘦,话也不愿多说了。
老人入院后,科里给予了最积极的治疗,想方设法为老人减轻痛苦。由于是疫情期间,家属不能探视和陪床,只能请指定的护理员来照顾老人。一连几天,科里的护士都收到护理员的抱怨,说孙阿姨挑剔她们的工作疏忽和不如意。紧接着,我们又接到孙阿姨家属的投诉,说护理员做事不能理解老人的意图,照顾不细致,呼唤不能及时回应等等,科里为老人一连换了好几个护理员,可她都不满意。虽然孙阿姨表现的很挑剔,但我们所有人都很理解她。现在的她是多么难受啊,上半身稍微动动就是钻心的痛,不能下床,这对于要强的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她对于一些治疗和护理的工作也有些抵触,从交谈中我们能感到她对自己的病情很绝望,毕竟从生活自理到截肢瘫痪,老天只给了她两个月的适应时间。为了帮助孙阿姨建立积极治疗的态度,也能从心理上减轻她的思想压力,我们为她请来了精神科会诊。精神科的宋翠琳医生坐在孙阿姨的床边和她聊了很久,聊她年轻时候的生活、聊她引以为傲的三个女儿、聊生命的价值,老人说了很多,脸上的表情也和缓了不少。也许是这次畅聊帮老人纾解了心中的苦闷,她的治疗态度有所好转。
我们全科医护人员趁热打铁,开始加强对老人的症状控制,多做心理疏导,查房的时候,输液的时候,我们都会和孙阿姨聊上几句,还及时地调整了老人的止疼贴,使她的疼痛状况也有所好转。孙阿姨逐渐有了笑容,有时听听收音机,有时看看电视,有时自己活动活动手掌。床头也时有鲜花和绿叶,映衬着老人的心情也日益舒畅。

一次轮到我的夜班,在查完房后,我趁着孙阿姨在听广播的时候走进了她的病房和她聊天。她见到我进来,微微笑了笑,招呼我坐下,主动和我说起她患病后的心路历程。她说,自己是一个要强的人,从瘫痪在床的那一刻起她的心理就充满了不甘,也不想给太多的人增添麻烦,为此甚至想过极端的做法。现在静下心来看一看,身边的所有人都在为她的病努力着、付出着,她自己又怎能提前放弃。亲人们、医护们的做法给了她勇气,给了她直面病魔的力量。她说,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残忍,当自己无法改变现实时,那就应该学会慢慢适应吧,老记得这些痛苦太累了!老人的话虽有苍凉,但话语中透露的勇气还是让我对这位耄耋老人平生敬意。

鲁迅先生曾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人生之路多坎坷,老人这份直面惨淡人生的豁达,让人肃然起敬,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用心呵护让老人这段坎坷的患病之路走得更舒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