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常识
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小小年纪,频繁跑厕所,尤其是无所事事时,一会儿就去一趟。但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任何问题,好端端的怎么尿频了?
正常尿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尿量与肾脏本身、摄入量、精神因素活动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大约排尿20次/日,3岁时平均排尿约11次/日,学龄儿童排尿次数减少为6~7次/日。
而尿频是指尿液总量正常,排尿次数增加,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尿路感染、结石、糖尿病等原因均可出现尿频,但此时会伴有发热、尿痛、腹痛等表现,或有喝水多、吃饭多、排尿多、体重减轻等症状。如果孩子没有上述症状,查体没有 尿道口红肿等体征,化验检查也没发现问题,一般考虑为“生理性尿频”。生理性尿频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一部分原因是家长过分关注,时常把尿或催促小便所致。比如有些家长在孩子玩高兴时,会抱起孩子去卫生间把尿,或者在 孩子专心做事时,突然提醒,“别尿裤子了”。这些行为对孩子自主排便有不良影响。
因为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差,容易被过度频繁的训练影响小便习惯,引发尿频。此外,孩子长期靠家长把尿或催促才小便,会形成依赖,难以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孩子括约肌功能的发育。
2岁开始,家长就该培养孩子自主排尿、排便的习惯。熟悉宝宝的排便规律,尤其要留心观察孩子一般在什么时间尿尿,又或者是几天拉一次臭臭,以此来判断 排尿排便是否规律。如果出现尿裤子、尿床,不要打骂,正确引导孩子及时上厕所。如果出现尿频现象,到医院检查后又没有发现问题,可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 力改善尿频症状,并进行适当的憋尿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