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院报 >> 2022年11月 第11期>> 正文

骨科和风湿免疫科为患者诊疗“把脉开方” 共同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作者:卢哲敏 来源:风湿免疫科 发布时间:2022-12-08

为使患者得到更加精准化的医疗服务,近日,骨科与风湿免疫科联合查房如期在骨科示教室举行,骨科副主任刘正主持病例讨论。近年来,在骨科主任关振鹏和风湿免疫科主任王宽婷的带领下,双方充分借助骨关节炎中心这一平台持续开展联合查房,给众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治疗,为他们病情的康复按下了“加速键”,也推动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一例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女性患者,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0余年。本次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伴外翻畸形入院,骨科为其进行了右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该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较长,但化验仅RF-IgM抗体低滴度阳性,RF、CCP、AKA、PAF等均为阴性,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是否充分?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术后有哪些影响?骨科副主任医师张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王宽婷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她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女性多见,可见RF、ESR升高,CCP、AKA、APF等抗体阳性。该患者病史较长,但并没有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天鹅颈、纽扣花等关节畸形,影像学未见明显骨质破坏,RF及自身抗体均为阴性,且术中图片可见关节软骨尚平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有广泛滑膜病变,血管翳附着软骨,关节软骨可有明显破坏。RF-IgM抗体低滴度阳性在老年、感染、肿瘤等患者中亦可出现,因此考虑该患者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不充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可影响手术效果。部分患者合并多系统受累,可增加手术风险,此类患者应做好术前评估。

第二例为一位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合并胫骨坏死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8年前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止疼治疗可缓解。6年前发现肝功能异常,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口服药物治疗。3年前右膝关节疼痛加重,诊断为胫骨坏死,在骨科行手术治疗。

双方医师在讨论时指出,骨坏死可由糖皮质激素、酒精、外伤、先天发育不良、减压病等因素引起。结缔组织病患者因需长期口服激素导致骨坏死风险增加,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累计剂量超过2000mg为骨坏死的危险因素,最多见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及膝关节坏死可单独发生,小关节坏死多合并股骨头或膝关节坏死(外伤性骨坏死除外),此患者需进一步完善髋关节核磁明确有无股骨头坏死。另外,部分结缔组织病因累及血管可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病例汇报过程中,关振鹏希望大家从各自专业角度积极提出交叉学科间的诊疗意见,从而集思广益,已达到更好服务患者,提升治疗水平的终极目标。讨论结束后,双方还就临床中容易遇到的与对方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每个人均获益匪浅。骨科副主任吴四军在总结时指出,做好骨科与风湿免疫科联合查房拓宽了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促进了两个科室的共同进步,同时大大提高患者的手术和预后效果,有望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风湿免疫科 卢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