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举办肺功能提升研讨会 多学科联动共筑呼吸健康防线

浏览次数:

初冬的北京,暖意融融。11月22 日,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的“共筑肺健康 全院肺功能提升项目”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来自全国9个城市的60余名呼吸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慢阻肺病防治、肺功能检查普及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为守护亿万国民肺健康凝聚智慧、擘画路径,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而热烈。

大合影.png

作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沉默杀手”,慢阻肺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近1 亿,却有大量患者因认知不足、就诊科室分散等原因未能及时确诊,错失早筛早诊早治的关键时机。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肺功能联盟发布的《优化肺功能检查临床路径与管理模式倡议书》的落地践行,更为破解慢阻肺病防治难题提供了跨学科、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向平超.jpg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向平超教授的开场致辞,直击慢阻肺病防治的核心痛点。他指出,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诊断的“金标准”,推动全院各科室熟悉慢阻肺病、对高危人群主动开具肺功能检查,正是 “全院肺功能提升项目”的核心要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已率先建成标准化全院肺功能系统,这一举措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回应患者期盼、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实践。

常春.jpg

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常春教授以“重视肺功能检查,助力慢阻肺早期发现及诊断”为题,系统剖析了我国慢阻肺病诊治现状、疾病负担、疾病特点,揭示了该病全程管理的痛点、难点,以及给出了清晰的防控措施。

王玲玲.jpg

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第四医院王玲玲教授则分享了以护理为主导的慢阻肺医护药三方共管模式经验,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增加患者粘性,为优化患者全程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闫莉.jpg

河北省人民医院闫莉教授指出,慢阻肺并非孤立存在的呼吸疾病,而是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心理疾病、肺部肿瘤、肺间质纤维化等多病共存的全身性疾病。她倡导建立以呼吸科为核心、多科室协同的“1+N”诊疗模式,通过肺功能弹窗、路径优化等实现早识别、早干预。

张二明.jpg

作为东道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二明分享的本院肺功能优化路径经验,更是用30 年深耕慢阻肺病全程管理的实践,展现了基层筛查、规范诊治、社区随访一体化模式的成效,其落地的全院肺功能弹窗实施仅3个月已初显成效,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拼图1.jpg

此外,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綦颖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时延伟等多位临床医生也结合一线经验,表达了持续推进慢阻肺病防治工作的决心。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向平超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全院肺功能提升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呼吸领域同仁的倡导、信息科的支持与各科室的协作,唯有凝聚合力,方能切实提升慢阻肺病防治水平。

13863103_副本.jpg

会后,近60名与会专家实地参访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呼吸门诊、肺功能室、住院病房等区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培培作了科室介绍。与会专家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肺功能优化路径、慢病管理模式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经验为全国慢阻肺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不仅为全国慢阻肺病防治工作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更是展现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在呼吸疾病诊疗领域的领先探索,为全国呼吸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未来,随着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深化与推广,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呼吸健康防线也将筑得更加牢固。


没有了!